第2章 文化馆(2/2)
张启民脸上带著微笑,向沙发上那个三十来岁的人点了点头。
又坐了一会儿,张启民听了一会儿他们的谈话。
从两人的谈话里,张启民基本搞清楚了一些事情:
瀧泉文化馆要创刊一家文学杂誌,就叫《瀧泉文艺》,今天上午是《瀧泉文艺》的创刊仪式,文化馆请了文教局的领导,还邀请了县里分管文化的领导来参加掛牌典礼。
眼前这位燕京来的大编辑就是文化馆专门邀请来的专家,专家还在掛牌典礼上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
上午的活动已经结束,大事都已经办完了,剩下来的时间就变得轻鬆、愉快。
胡永军的任务就是专程陪燕京来的大编辑一起吹牛侃大山。
张启民心里猜测:接下来,他们免不了就是聚餐、游玩等活动。
看来自己来得正当时!
胡永军对燕京来的大编辑说:
“现在《瀧泉文艺》的一切工作都在筹备阶段,万事俱备,但还有不少困难。”
燕京来的大编辑说:
“我们陕西有句俗语,叫作萝卜剥一段,吃一段。”
“嗯,也只能这样……就是缺人手啊,《瀧泉文艺》掛名的主编是文教局局长,我只是个常务副主编,但一大堆活只有我一个人干,忙不过来。”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张启民抓住机会,看似无意地立刻接过话去:
“胡总编,《瀧泉文艺》需要人手的话,你看我能不能过来帮忙?”
胡永军闻言一愣,他认真地看了看张启民一眼:
“这倒是个好主意,不过帮忙也就算了,即使要招临时工,得需要馆里领导的批准,还要文教局领导的同意。”
张启民决定步步紧逼:
“胡总编帮我问问吧,我很愿意到《瀧泉文艺》编辑部来,干什么活都可以。”
胡永军看张启民来真的,不由得认真思考起来。
想了一会之后,胡永军郑重地对张启民说道:
“小张,你的想法我知道了,等我给馆里领导匯报之后再说吧。”
张启民心说有戏,遂向胡永军用力点了点头。
燕京来的大编辑听著两人的谈话,脸上一直保持著微笑。
见张启民和胡永军两人的话题结束,燕京来的大编辑看了张启民一眼,发出感嘆:
“年轻好啊,我像他这个年龄的时候正准备下乡插队……”
胡永军闻言,接过话去:
“正是你有下乡插队的经歷,经歷了艰难困苦,才会有后面的成就!”
“这个倒也是,但当今东大国文坛,缺少的不是表现苦难的作品,我们正在经歷一个前所未有的大时代,如果还是写描绘苦难的作品,这不是时代的潮流……”
说这话的时候,燕京来的大编辑若有所思。
张启民没有犹豫,脱口而出:
“老师的意思是,我们的作品不能再一味地表现时代灰暗的东西,而应该多謳歌光明和有希望的东西,对吧?”
胡永军惊讶地看了张启民一眼,然后用眼神看著燕京来的大编辑。
燕京来的大编辑眼睛一亮:
“小伙子,你这么有悟性?!”
胡永军顿时变得眉飞色舞起来:
“怎么样?我们瀧泉小地方的文学青年素质还不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