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他可以表现得恭敬,但绝不会过度敬畏(2/2)

“是不是昨晚没吃够?”即便早已是夫妻,这样的私密话语让宛如依然面红耳赤。

看著两人不同的神情——一个是娇蛮热情,另一个则憨厚害羞,胡大老爷心中满是得意。

这样的生活才有趣。

沉浸在鱼水之欢中的胡大老爷,连续两天享受著这份愉悦。

某天,他回到府中处理公务。

忙完杂事,望著初夏的阳光,他隨意脱下外袍和靴子,光脚穿上木屐,只穿里衣,捲起裤腿和袖子,悠閒地来到后院准备钓鱼。

许久未碰鱼竿,沉迷美色让他差点忘了这个爱好。

下人们早已习惯胡大老爷的各种怪念头,看到他衣衫不整仍若无其事,迅速准备好所需物品:躺椅、小桌、鱼竿、鱼篓、茶水和点心。

胡大老爷只是隨口说了一句“我要钓鱼”,下人们就立刻將一切安排得井井有条。

这不仅是因为他的身份,更因为他自己就是一个懂得享受的人。

胡大老爷愜意地蹺著二郎腿,享受著初夏略显灼热的阳光,一手持竿,一手端茶,悠閒地喝上一口。

正当他沉浸在这种舒適的小日子中时,忽然一道光屏闪烁。

【夏日的快乐您已知晓!】

【恭喜宿主开启夏日完美开端,系统特別奖励消遣读物一份!】

【期待宿主继续努力,不忘初心,在生活中寻找乐趣!】

看到这熟悉的光屏,胡大老爷愣了一下。

他对系统很熟悉,但这是第一次收到这样的“消遣”奖励。

读物?

这算什么奖励?

带著些许不满,胡大老爷先回到书房,关好门窗后领取了奖励。

伴隨著一声闷响,桌面上突然多出一堆精致的仿古名著。

胡大老爷瞥了一眼那些熟悉的书名,有些失望地皱眉。

“我以为会有什么特別的东西,结果就这样?”

他对这些经典作品並不感冒,《**梅》《儒林外史》《聊斋志异》……这些都是明清时期的知名消遣读物,可这奖励对他来说毫无用处。

胡大老爷现在的生活方式多样,根本不需要这些书来填补空閒。

不过,他转念一想,如果把这些书送去报社发表,倒是个有趣的主意。

巧合的是,最近由於李善长案件,报社有不少官员和文人都受到了牵连。

报社陷入了困境,內部编辑人手短缺,关键是一些经验丰富的连载作者离职了。

再加上李善长案件的影响,部分作者的工作量有所减少,写作热情也明显下降。

报社目前最担心的是没有好的文章和故事,销量怎么办?

胡大老爷对大明周报社有深厚的感情,毕竟这是他一手创办的。

即便在未来的歷史书中,这也足以让他留名。

最近,系统给了他一个“垃圾奖励”,他稍作思考便决定將这本书送到报社发表。

他隨手拿起《**梅》,认为这本书一旦发布,定会引发轰动。

胡大老爷坚信《**梅》会非常畅销,甚至在整个大明流行。

一方面,《水滸传》曾引起过广泛关注,而《**梅》的推出正好可以藉此热度吸引读者。

另一方面,这个时代的人可以通过这本书了解“同人文”的概念。

而且,正如俗话所说,“食色性也”。

活了两辈子的胡大老爷深知那些喜爱这类作品的读者群体的强大消费力。

那是一股桀驁不驯的气息,仿佛徘徊在法律边缘,隨时准备墮入深渊。

因此,这《**梅》立刻吸引了胡大老爷的目光。

莲儿和瓶儿的故事缠绵悱惻,怎能只让一个人知晓、独自欢喜!

想到这里,胡大老爷拿起手中的《**梅》,將其分成两部分。

隨后,他从府中唤来一个机灵的小廝,脱下带有胡府標誌的衣物,换上普通衣衫,將半部《**梅》送到了大明周报社。

此时,大明周报社的负责人正愁眉苦脸。

最近收到的稿件质量直线下降,现在简直无法阅读。

可是他又能怎么办呢?

真是让他头疼。

李善长一案不仅清洗了报社一半的主编和编辑,还害死了许多供稿的士子和官员。

虽然他郑海喜是因巧合上位的。

但他面临业绩压力,也很苦恼。

他曾尝试拜访剩余的几位“大佬”。

但对方明確表示,风声太紧,他们不敢冒险。

既然话说到这个份上!

而且表面上看起来只是供稿作者,但实际上穿上官服,郑海喜都得毕恭毕敬地称其为大人。

所以这段时间,他很焦虑。

虽然他的突然崛起让他一度飞黄腾达,但如果长期没有起色,麻烦就大了。

短暂的起伏,旁人或许还能理解。

但一直这样下去,难保不会有人指著鼻子骂他!

要知道,如今的大明周报,已不仅仅是一份普通的报纸了。

大明周报因独特性和开创性,加上官方的认可,早已成为眾人追捧的象徵。

作为主编,若能办好这份报纸,自然会在士林间贏得声誉;反之,若无作为,恐怕会在士林和朝堂引发议论。

此时,老郑正为此苦恼,忽有小编辑来报:“外头来了个狂妄的小廝,声称有绝妙稿件,只愿与您单独交谈,且不肯透露身份。

“见是不见?”小编辑问道。

老郑听罢,立刻振奋起来:“有何不见之理?快请他进来!只要稿件优秀,报社自会依规刊发、付酬,其余何干?”

小编辑闻言恍然大悟,拍拍自己脸,笑道:“郑编此言令我茅塞顿开!”

“我在衙门时不知报社规矩,今日方知。

今后还请郑编多多指点,定当铭记於心。

老郑虽未作明確承诺,却也满意地点点头:“行了,你的机灵我明白,快去请人。

小编辑会意一笑,丝毫不提郑总编的犹豫之意。

他知道,一切尽在不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