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至於吗?(2/2)

“陛下明鑑。”

“为保这些使臣平安,还是让陈迎新留在河西村为妥。”

杜如晦亦点头赞同:

“臣附议。”

“若陈迎新当真杀了使臣,於大唐確是大麻烦。”

“我朝虽不惧彼等,然此时开战,尚非良机。”

“大唐连年四场大战,將士疲惫,急需休养。”

“且此数战所得,尚需时日安抚归化。”

“此刻再动干戈,实为不利!”

李世民頷首道:

“朕意亦然。”

“只是陈迎新那小子,断然不会理会这些。”

“若真打起来,他只怕心中还暗自欢喜。”

此言一出,杜如晦与房玄龄相视苦笑,深以为然。

从前他们只觉陈迎新与陛下性情相似,皆是好战之主。

然自倭国之事后,方知二人之別。

陈迎新竟比陛下还要性烈如火!

此子怕是恨不能將那些异国疆土,尽数纳入大唐囊中!

约莫半个时辰后,车驾停在了太极宫前。

杜如晦与房玄龄正欲告退,李世民却开口道:“二位卿家且慢,隨朕到御书房一敘。有桩事,想听听你们的见解。”

两人对视一眼,皆露不解之色。如今大唐四海昇平,並无急务,何事需如此郑重商议?带著疑惑,他们紧隨李世民步入御书房。

待內侍奉上参茶,殿內静下来,李世民才道:“朕思虑再三,打算待诸国使节离去后,便向陈迎新挑明身份。你们以为如何?”

房玄龄微微一怔,忙问:“陛下打算如何行事?”

李世民略作沉吟:“自然是从丽质的婚事说起。以此为引,將他请到长安城那处宅院。届时……朕会调遣禁卫,严控长安城门。”

他顿了顿,续道:“朕要敞开心扉,与他好好谈上一谈。”

此言一出,杜如晦与房玄龄皆错愕不已。

禁卫亲军,非到万不得已岂能动用?长安承平多年,从未有此先例。若尽数调动,那可是十数万兵马!只为与陈迎新谈一次话?

房玄龄忍不住道:“陛下,如此安排……是否过於兴师动眾?臣以为,封城大可不必。”

杜如晦虽未言语,神色间亦是深以为然。

然而,李世民断然摇头:“朕如此安排,自有道理!调动重兵,只为锁住所有退路!万一那小子脚底抹油溜了,如何是好?封城只是第一步。”

“此番会面,朕会携皇后与两位公主同往。那处宅邸內外,亦会围得铁桶一般。如此,便是三重防备!”

听完这番谋划,杜如晦与房玄龄彻底愣在当场。

这……未免太过离奇!出动如此阵仗,只为困住一个陈迎新?陛下此举,未免……过於惊人了。这般待遇,便是攻打西突厥时也未曾有过!

李世民却浑不在意二人神色。他悠然抿了口茶,赞道:“陈迎新琢磨出的这炒茶之法,当真精妙。炒制后的茶汤,比之旧法煮茶掺入香料羊油,清雅醇厚多了。”

杜、房二人哪有心思品评茶道,眉头紧锁,反覆咀嚼著皇帝的话。他们尚未全然明了,陈迎新在陛下心中分量之重。

在李世民眼中,此番与陈迎新摊牌,乃是国朝大事,甚至是他登基以来最为紧要的一步。守国公之位,旷古未有。以陈迎新之能,足以保大唐千秋万代。遍观青史,也寻不出第二个能与之比肩者。李世民甚至觉得,陈迎新对大唐的价值,已然超越了他自己!

故而,此事必须万无一失。

他与陈迎新相识已逾一载。按理说,陈迎新若知他便是天子,应不至太过牴触。但这终究是揣测,事未临头,他不敢有丝毫大意。此番,无论如何也要將陈迎新留下!他备下了三重保险。届时,纵使陈迎新不情不愿,也插翅难逃。只要把人留下,余事皆好商量。实在不行,还有丽质在他耳边吹吹风……

良久,杜如晦才回神,迟疑道:“陛下,此举……是否太过?不过表明身份,何至於封禁全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