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他的声望(1/2)

心结既解,长孙无忌再看陈迎新,竟觉顺眼许多。

后顾之忧尽去,人也变得健谈起来。

三人足足谈论了两个时辰,饮尽三壶茶,李世民与长孙无忌方才告辞离村。

登上马车,李世民略带忧色地看了长孙无忌一眼。

他著实担心这位老臣会像魏徵那般,转眼成了陈迎新的拥躉。

他试探著问:“辅机,你看陈迎新此人……如何?”

长孙无忌顿时来了精神,连声称讚:“此子虽年少,然才智卓绝,实令臣嘆服!其剖析鞭辟入里,与臣先前所思竟不谋而合!真乃当世奇才!今日一会,臣终身难忘!”

他忍不住又赞了几句,连连摇头,意犹未尽。

李世民顿感无语。此情此景,何其熟悉!

他嘴角微抽,暗嘆:果然不出所料!

拋开此念,他仍忧心长孙无忌多想,宽慰道:“辅机,近来確有不少臣工上表。奏疏所言,与你心中所虑相差无几。你与朕乃布衣之交,今日朕便明言相告:那些话,朕从未放在心上!你只管安心为大唐效力,其余之事,自有朕来处置!”

长孙无忌听罢,心头大石彻底落地,眼中满是感激,重重頷首:“陛下,臣明白了!陈迎新一席话,令臣茅塞顿开,险些误入歧途!臣对陛下,绝无二心,唯忠贞不渝!从今往后,臣只谨记此念,再无旁騖!”

表完忠心,他又忍不住赞道:“陈迎新实在令臣心折!臣那半副家业,丟得……值了!”

他隨即问道:“陛下可是属意將长公主许配陈迎新?”

李世民头疼地皱起眉:“朕正为此事烦忧!丽质那丫头,满心满眼都是陈迎新!东征前,朕特意叮嘱过她与兕子,不得再去寻陈迎新。自那以后,这两个丫头……连晨昏定省都省了!”

长孙无忌无奈轻嘆,又问:“陛下可是忧心陈迎新的身份?臣观他对陛下似有微词?陛下是否担心,若他知晓您真实身份,会立时遁走无踪?”

李世民点头:“还是辅机知朕!他若知朕是谁,定不会再献一策。可若继续隱瞒,丽质的婚事又当如何?她乃大唐长公主,婚仪自有皇家规制!这……真叫朕为难!”

“陛下所虑极是。”

长孙无忌沉吟片刻,“臣方才倒想了个主意,或可两全其美,既成全公主婚事,又能彻底笼络陈迎新。”

“哦?快讲!”李世民忙问。

“陈迎新功绩卓著,封爵本是理所应当。陛下不妨先行封爵,却暂不宣旨颁行,只予他一个空衔名分。如此,公主婚嫁之礼,入宗庙、告祖宗诸仪,便有了名目依循。待公主车驾出了长安城,再行变通。待木已成舟,过上几年,纵使陈迎新知晓真相,想必也不会再逃。陛下以为此计如何?”

“封而不发?”

李世民陷入沉思。

骤然封爵,朝中必有非议,阻力定然不小。

可若不行此策,丽质怕是终身难嫁!

公主下嫁平民,古来未有!

更何况,他疼女如命,岂肯委屈了丽质?

“此事……容朕细思。”

李世民沉声道。

马车很快驶回长安城。

长孙无忌先行下车回府。心头大患已除,他步履轻鬆。

可惜,这份好心情在踏入府门、望见大厅中悠然饮茶的长孙修时,瞬间烟消云散!

归家所见,只令长孙无忌心头无名火起!

再想起陈迎新今日所言,更觉此子愚不可及!

他与陈迎新年岁相仿,差距何以天上地下!

自己从前竟还觉他是同辈翘楚,实乃大谬!

长孙修见父亲归来,慌忙起身行礼,话未出口,便听一声雷霆怒喝:

“逆子!你还有脸在此品茶?!”

“滚去领罚!杖责二十!”

长孙无忌鬚髮皆张,指著儿子,將茶盏重重一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