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请陛下上马(1/2)
王茂章麾下有五六万兵马,其中一部分用来围困平原,其他的则是在马颊河附近安下了营寨。藉助河流运输粮草,是梁军多年以来的习惯。
朱温之所以定都汴梁,便是因为四周河流纵横,“西索温洛,东镇齐鲁,背依燕赵,面控江淮”。处汴河中枢位置,向西连接黄河、渭河而直达洛阳,长安,往东南经淮河、大运河抵达长江,连通江淮、两浙、荆湖,並远连巴蜀、岭南。
梁国有许多的运输船,运送物资的能力相当不错。梁国內河水师的战斗力不也差,主要是人多势眾,装备精良,在北中国基本上没有对手。
不过在北方水师只是辅助,主要还是看陆地上的战斗。只要陆军打贏了,水师便是输了也无所谓。但如果反过来,水师就算打贏了也只能跑路。
义昌军大举出动,水路並进朝著平原进发,很快就被梁军的斥候所发现。
王茂章攻城战打得焦头烂额,抓来的將近两万民夫健妇死了个乾净不说,梁军精锐还死伤了三四千。那可是久经训练,拿钱粮餵养出来的精锐部队,就跟平原城中临时拉出来的民兵兑子兑掉了。
別说一个换一个,就算是一个换十个也是亏。
梁军这些天不停地发起进攻,多次攻上城头,眼看得就差那么一口气就能破城,可是每次都被赶了回去。守城的孟野把青壮都给拉到了城头上,还派人把居民的房子给拆了大半,木头、石块和砖头也都给拖到了城头上。
明明平原城已经摇摇欲坠了,可就是没有打下来。梁军的將校和士兵们怨声载道。说是王茂章不会打仗,才导致伤亡如此惨重。
朱温没有因为伤亡大而斥责王茂章,但王茂章却是如坐针毡。他是威震天下的“王铁枪”,怎么能连一座小小的平原城都拿不下?
现在好了,敌军从德州城里面出来了,只要在野战中將其击败,平原城的守军没了指望,说不定会不战而降。
王茂章派人向朱温请示。朱温此时又病了,收到奏摺后,朱皇帝拍著床榻道:“他是大军统帅,怎么打自行决定即可,不必事事请示!”
朱温年轻的时候也曾勇冠三军,十年前他还能骑著马亲自指挥战斗,可是他现在上了年纪,一身的伤病,不再是那个令四方诸侯闻之色变的统帅。潞州之战,他因为身体不適的缘故撤到后方修养,结果导致了潞州惨败。之后討伐叛將刘知俊,朱温统领大军在后面压阵,实际上指挥作战的是杨师厚、刘鄩和牛存节等人。
这次进攻义昌镇和成德镇,朱温依旧没有办法亲自指挥作战,而是將兵马委派给了前线的大將。朱阿三不是不想亲自指挥作战,而是他的身体已经不允许他这么干。
王茂章得了朱温的指示后,立刻抽调兵马北上,在马颊河边上的小王庄附近展开,意图与义昌军主力进行决战。
马颊河为南北走向,梁军在河流东边立下了十几座营寨,在河流西边也修建了数座营寨,並在河流上搭建了数座桥樑,方便士兵往来。
梁军沿小王庄一线展开,义昌军则是控制了距离小王庄七八里左右的河口村及周围的其他村子,並依託这些村子修建了防御工事。
在这个过程中,两军爆发了一系列的小规模战斗。出乎王茂章和许多梁军將领的预料,他们在这些小规模的战斗中没有占到任何便宜,反而是折损了不少好手。明明梁军的装备更好,总体上来说,骑兵数量也更多,怎么会被敌军压製得只能在营地周边活动?
敌军的斥候有这么厉害?义昌镇的骑兵这么能打的吗?
不过这也不是什么大问题,只要在决战中打垮敌军主力就行了。王茂章认为是梁军故意不卖力气,自从他当了北面行营都招討使,军中的怪话就没有少过。要不是朱皇帝在后面压阵,估计都指挥不动禁军的大爷们。
想要在军中建立威望,就必须要打胜仗。想要在梁国站稳脚跟,就必须要一直贏下去。
王茂章准备一战打垮义昌军主力,拿下整个义昌镇,但是没想到,义昌军居然先一步打过来了。
“报!贼军攻洪庄甚急!李將军恳请大帅急发援军!”
洪庄?王茂章不需要看地图,他能记住每一处营寨的位置。洪庄处在梁军最左翼的位置,距离马颊河有將近十里之远。那边驻扎了一千步兵,兵力確实不多,要是敌军主攻此处,確实有可能扛不住。但西边的防御归李思安管,向中军请求援兵是何道理?
龙虎军是梁国最为精锐的部队,右龙虎军指挥使李思安和左龙虎军指挥使韩勍对王茂章一直都不服气,拒绝了攻城了命令,现在还拿洪庄的事来救援。
他-妈-的李思安想要搅什么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