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天下第一(1/2)

大堂上,吕兗、刘延祚和孙鹤等人正在商议是否要派人去向朱温求救的事情。梁燕交兵多年,很多人只是脑袋没有转过弯来,孙鹤一挑明可以向汴梁的朱温住皇帝求援,其他人就露出恍然大悟的神色。

但是,“朱温真的会派出援兵?”

“只要许以重利,不愁朱阿三不心动。”

朱温的父亲是一个教书先生叫朱诚,生有三子,长子朱全昱,次子朱存,朱温排行三,所以小名叫做朱阿三,这种叫法相当符合中国古代人对子女的称呼。朱温年幼时因家境贫寒,入不敷出,父亲也因积劳成疾不就便病逝了。

其母王氏就带著他们兄弟佣食於萧县刘崇家。朱温从小就不爱做事,长大后从不务农,就爱刷刀弄枪,乡里人多数对他很反感,刘崇同样不喜欢他,只有刘崇的母亲看他今后非常人,最为喜爱善待他。

大堂上,吕兗再问:“要什么样的重利?”

吕兗的女儿嫁给了刘延祚,吕家和刘家是一体的,其他人可以投降,但吕兗决不能投降。以刘守光的为人,刘延祚投降了也是个死。吕兗是刘延祚的岳父,也肯定不会有好下场。

吕兗不是反对向朱温求援,而是担心朱温的胃口太大,要得太多。钱財布帛肯定是要给的,割地也免不了。可要是割出去的地多了,只怕本镇內的將领们不满。

五代十国的传统跟中国几千年的环境有很大的不同,节度使们经常欺负皇帝,各军镇的將领们动不动就杀节度使,军官们时不时就叛乱杀害上官,士兵们要是不爽了也会拿起刀子把军官给捅死。

吕兗对於割地赔款是一百个一千个愿意,只要能解沧州之围,便是將一半的地盘交出去他都愿意,可是他不能这么说。现在大傢伙被刘守光围在城里,情急之下什么条件都能答应。等到危险过去了,那就是另外一回事。

会不会有人以此为理由造反?割地赔款肯定会有很多人不满,一旦有人煽动叛乱......所以吕兗不能直接说出来,而是要让其他將领说。

五代十国的武人地位很高,有不少人是文武双全,但也有很多人是不识字的大老粗,甚至有以不识字为荣的。吕兗问要什么样的重利才能让朱温出兵,立刻就有人迫不及待地说了,“左右不过是给钱给地。”

吕兗不动声色地道:“只怕將士们不同意。”

“都到这时候了,谁还会不同意?谁还敢不同意?”

“先把眼前这关过去才是正理!”

“吕將军,我们都同意这么办!”

大傢伙都同意用割地赔款的代价换取汴梁出兵,刘延祚也同意,他很清楚,自己要是落到了叔叔刘守光手里,肯定没有活路。虽然刘守文和刘守光是亲兄弟,虽然他是刘守光的亲侄子,也只有死路一条。

为了活命,割地赔款算什么?根本就不带犹豫的!

吕兗问了一圈,没有一个反对的,便说道:“那就这样定了.......外面何事喧譁?”

外院的军士们正在比试射箭,有人在七十步的距离上连续射中了靶子,引起了一阵阵的欢呼。

唐代兵书的说法是:步弓手实战距离六十步。明代要求弓箭手能在五十步距离射中目標。而最大射程则要求在百步以上。后者其实就是所谓放风箏的射程。满清时代对弓射的实战射程,一般也是要求五十步,与明代並无不同。至於百步穿杨,那更多的是神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