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红星三鲜伊面(2/2)
一个星期后。
一块簇新鋥亮的白底红字厂牌:“林城红星食品厂”。在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中,被郑重其事地掛在了工厂大门旁。
掛牌仪式很简单。陈阳没有长篇大论,只是站在红绸前,简单勉励一番就结束了。
陈阳刚回到办公室,门就被敲响了。技术员刘新锐端著一碗热气腾腾的方便麵,带著一脸兴奋:“厂长!成了!您尝尝,这是最终调试出来的味道!”
一股熟悉而又更加诱人的鲜香瞬间充满了小小的办公室。陈阳接过碗,没有立刻吃,而是先仔细看了看汤色:比之前的试品清亮了不少,呈现出一种清爽的、带著油脂光泽的淡黄色。
他拿起小勺,舀起一点汤,吹了吹,送入口中。
一股清澈的鲜甜率先在舌尖绽放,带著浓郁的虾鲜特有的风味。紧接著,扎实醇厚的肉香(主要是鸡味)和一股菌菇鲜香无缝衔接,饱满而和谐。咸度恰到好处,托起了所有鲜味而不显得齁人,味精带来的“工业鲜”被巧妙地融入其中。最后,一丝若有若无的、烘烤过的葱香在喉咙里迴荡,点睛之笔。
麵条入口爽滑劲道,吸饱了汤汁,麦香和油炸香混合著汤底的精华,正是记忆中那令人满足的滋味,甚至更醇厚协调!
“好!”陈阳忍不住赞了一声,眼中闪过亮光,“就是这个味!刘工,辛苦了!”这味道,比起他记忆中华丰三鲜伊面的巔峰,也不遑多让,甚至更平衡清爽!
刘新锐笑了:“都是厂长指点的方向对!配料比例是定了,肉粉香菇粉都换了新批次,葱油是最后喷淋的,香气更足!咱们的红星三鲜伊面,准行!”
陈阳几口把面吃完,连汤都喝了大半碗。这味道,给了他更强的信心。他立刻叫来张卫国。
“舅舅!味道过关了!你准备准备,带上样品,下午就去市供销社公司跑一趟!火车站那边是桥头堡,供销社这个根深蒂固的销售网络,才是我们的基本盘!”陈阳语速很快。
“李祥民局长那边我亲自打过招呼了,他对我们厂改制也很支持,对新產品有兴趣,你去正好深入对接!记得,姿態要主动,该表示的地方不用省,咱们不是国营大厂了,灵活点!”
张卫国一听有门路,又跟老李熟,顿时眉开眼笑,拍著胸脯道:“厂长你放心!跑供销这块,我熟!”
张卫国其实是八面玲瓏的人。陈阳深知,把他放在这块,其实对他很放心。
在这个讲究人情关係的时代,他这样的人去跑销售,有时候比正经的销售员还管用。
陈阳点点头:“我相信你。快去吧,时间不等人。”
安排完工作,陈阳突然发现,自己又没事干了,他索性站起身,再次踱步走向喧闹的车间。
机器的轰鸣扑面而来,还夹杂油炸麵饼的焦香。他习惯性地在车间门口站定,目光扫过忙碌的生產线。视线几乎是下意识地,就落到了那个熟悉的位置。
汪璇的身影,在传送带旁,她的动作早已刻进了肌肉记忆:取饼、入袋、压膜、封口、码箱。一切行云流水,精准无比。旁边堆起的包装箱垛高出了左右一大截。
这份异乎寻常的勤勉,在几十年后。或许会被扣上“卷王”、“工贼”的帽子——仿佛她的存在,就是为了映衬旁人的不足。
但陈阳心里明白。这份近乎榨取自身的拼命,根源不在好胜心,而是源自一个临时工如履薄冰的处境。她没有铁饭碗的庇护,没有可以倚仗的资歷,在工厂这个环境,汪璇唯一的资本,就是更加的努力,努力到自己的极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