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踢皮球(1/2)

食品厂办公楼的走廊里,张卫国有些侷促地跟在陈阳身后,他今天特意换了件半新的蓝色涤卡工装,一点也不像威风八面的大哥了。

经过几间敞著门的办公室,里面的人要么在懒散地看报,要么在喝茶閒聊,看到有人经过,也就抬眼望望,根本不在意。

厂长黄德才的办公室在最里面。陈阳敲门进去时,黄厂长正皱著眉头对著桌上几份报表发愁,稀疏的头髮紧贴在油亮的脑门上。

寒暄落座后,陈阳没有绕圈子,开门见山地提出了此行的核心目的:“黄厂长,我们听说您厂里那个油炸食品车间连年亏损,成了个大包袱。我们是真心实意想来承包它,扭亏为盈。”

黄德才靠在椅背上:“小陈同志,你这个想法......很大胆啊。私人承包国营车间?这可是以前从没有过的新鲜事!政策......政策上能允许吗?市里面......”他没说下去,但意思很清楚,这事他心里没底,不敢做主。

“黄厂长,”陈阳早有准备,再次搬出了马胜利、步鑫生这些响噹噹的案例。

“承包制不是新鲜事,是国家鼓励的改革方向。只要保证工人工资,按时上交承包费,设备还是国家的,经营权交给我们自负盈亏,我们还给厂里固定的承包费,这对厂里绝对有利无害。”

“道理是这个道理......”黄德才搓著手,明显意动了,“小陈同志,年轻人有想法,有魄力,是好事。我个人是支持的。但是......”他话锋一转,面露难色,

“这毕竟是破天荒头一遭,厂里几个副职估计意见也难统一。最重要的是,这事最终还得上面点头才算数。我们基层也得按章程办事,难办啊。”

他看著陈阳,犹豫了一下:“这样,你们不妨先去市里问问,政策吃透了,拿到明確的答覆,咱们再往下谈,就更有底气了,是吧?找轻工业局或者体制改革办公室问问?”

陈阳立刻会意:黄德才个人已经动心了,而且很明显是有意推动承包的,但需要有人替他挡掉可能的政策风险和厂內阻力。只要拿到上面的尚方宝剑,他这边就绿灯放行。

“多谢黄厂长指点迷津!”陈阳站起身,表情真诚,“您放心,我们这就去市里跑跑,一定把政策精神吃透。”

临走前,陈阳像是不经意地从隨身挎包里拿出一个鼓鼓囊囊的牛皮纸信封。动作自然地放在黄厂长桌上,用只有他和黄德才能听到的声音说道:“一点心意,给领导添麻烦了。”

黄德才眼角余光瞥见,手很自然地拿一份文件轻轻盖住了牛皮信封,动作行云流水,一气呵成。他没推辞也没明確表示,只是含糊地嗯了一声:“路上小心点,早点把消息带回来。”

出了食品厂,陈阳和张卫国再度马不停蹄直奔市政府。

在轻工业局办公楼里,接待他们的是一个姓王的科长。

听说是食品厂承包的事,王科长皱起了眉头,习惯性地打起官腔:“这个......政策嘛,大方向是鼓励改革。但是具体到车间一级的私人承包,市里面还没见过先例,我们得慎重啊......”

正当陈阳耐心介绍外地成功案例,试图说服这位谨慎过头的科长时,办公室的门被推开了。进来的人身材瘦削,步履生风,眼神锐利,正是刚开完会回来的轻工业局局长:李祥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