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警醒(2/2)

刘诞听了,看著徐嫻,心想:“她说得有道理,贞观一朝,名臣辈出,许多人都觉得是李世民有运气加持,能遇到这么多的能人,但是仔细想想,这又何尝不是因为李世民本身有崇高的治国理想,有识人用人之明?”

徐嫻见刘诞看著自己不说话,突然有点心虚,低声道:“妾不该多言,请大王恕罪。”

“我没有怪你。”刘诞笑了笑,“你说得很对,我本来还想著水利之事全部交给顾琛,我偷个懒,现在看来,我还是需要亲自去看看。”

“这个……”徐嫻有些犹豫,想了想,还是直言道:“大王若去插手,可能会影响顾司马原本的安排,反而適得其反。”

刘诞道:“放心吧,我亲去一是为了表示对此事的重视,二是给顾司马壮壮声势,我不插手他的具体安排。”

“大王英明!”徐嫻笑道。

刘诞回之一笑,心想:“这姑娘不简单啊,若是当政,也是个厉害角色。”

徐嫻接著从怀里取出一封书信,呈给刘诞,道:“大王,这是我阿爷的信。”

刘诞接过,只见书信的封口完好无缺,这显然是表示徐嫻没有自己提前看过。

她是怕我怀疑她吗?

刘诞心里想著,拆开书信,仔细看一遍,递给徐嫻。

然后,余光观察著徐嫻的表情。

只见徐嫻认真的看了一遍,思索道:“倒是没想到王僧绰会这么支持大王推行新政,妾原以为他会按东阳公主的意思,反对大王。”

“哦?”刘诞从徐嫻的反应,確定她事先確实没提前看过信的內容,收回心思,问道:“此话怎讲?”

徐嫻道:“王僧绰曾说,他的名位应该和新建侯一样,而之所以有如今的名位,都是因为娶了东阳公主。平时他们夫妻相处,王僧绰也对东阳公主也是敬重有加。”

徐嫻话里说的新建侯,是指王华的儿子王嗣,王华和王僧绰的父亲王曇首,都曾是刘义隆的心腹重臣。

元嘉三年,刘义隆杀徐羡之、傅亮和谢晦之事,王曇首和王华都出了大力气。

刘诞点点头,问道:“那你怎么知道东阳公主会让王僧绰反对新政?”

徐嫻道:“东阳公主和太子是同胞姊弟,无论什么事,她都向著太子,而太子也知道我阿爷、江湛他们不会反对新政,那么只就有打亲情牌,让东阳公主劝王僧绰支持他了。”

“乖乖!”刘诞暗嘆。

他没想到,徐嫻居然能把朝廷的情形看得这么清楚。

但是,相比徐嫻,刘诞还知道刘劭姐弟此时信严道育已经信到,即便是陈桂林拿枪指著他们的头,他们也不会躲的程度。

不过,刘诞转念又一想,如果他没有站在上帝视角认真去研究过这段歷史,那他真的会比徐嫻想得深吗?

伏击拓跋那、提出六条詔书、剿匪、推行新政等成功,让刘诞就像一个事业得成的暴发户,或者说像一个突然爆红的网络写手,心里多多少少有点飘。

但是徐嫻的这番分析,敲醒了刘诞。

无论任何时候,都应该保持清醒,保持客观,保持敬畏之心!

刘诞心里对徐嫻的看法改观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