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伏击(2/2)

此时,天气逐渐转暖,魏军军中瘟疫流行,又有哨骑来报,说宋军水军要从东海入淮河,联合彭城守军切断魏军北归的道路,加之北魏后方又传来消息,说后方不稳。

拓跋燾衡量之下,只能先忍了臧质送尿的羞辱,带领大军北归。

二月初四,魏军大军到了彭城,刘义恭坚守不出。

拓跋燾策马到彭城城下,派人大喊:“魏主在此,城中守將为何不出来迎接?”

刘义恭不做回应。

拓跋燾见宋军这么怂,志得意满的去了。

二月初五。

北魏大军分两路回撤,主力由拓跋燾带领,沿著泗水北上,一路由拓跋那带领,走萧县。

……

丁公山。

一哨骑快马到刘诞跟前,下马稟报导:“大王,索虏大军出发了,只是……”

“只是什么?”刘诞心中一惊。

哨骑道:“拓跋燾主力大军走的泗水,不从这里过,往这里来的,是拓跋那军。”

哨骑的意思,是他们埋伏了这么久,没埋伏到拓跋燾,只埋伏到一个拓跋那。

刘诞鬆了一口气。

一开始,刘诞也没想过要埋伏拓跋燾。

伏击战,並不是像某些电视上那样,人往大路两边挨个一趴,等著敌人路过,就全军出击,杀得敌人片甲不留。

实际上,要打好一个伏击战,难度巨大。

首先,是伏击地方的选择。

伏击地方的选择,至少要满足三点。一,敌人必须从这里过。二,路的宽度要合適,既能让敌军大军以正常队形通行,又不能让敌军大军能展开摆阵,路太窄,敌军通行大队就太长,一打起来敌人前后容易跑开,路太宽,敌人会直接摆阵对攻。

第三,伏击地域的周围要便於伏击部队的隱蔽、撤退及展开火力。

刘诞选择的这个地方,除了满足以上三点之外,还多了一点,这里在彭城之后,在魏军的眼里,过了彭城,就没有宋军了,他们前方哨骑的探路便不会那么仔细。

但是,他们若是埋伏拓跋燾,以拓跋燾的地位和战术素养,哨骑探路必然加倍小心,这样会增加他们暴露的风险。

其次,是伏击圈的安排。

伏击主力部队並不是一开始就埋伏在伏击阵地,而是只留侦查队在伏击阵地,伏击主力队伍在伏击阵地后方,等敌方的侦查哨过了之后,伏击主力部队才会顶上去。

根据地形,伏击队伍的部署分为双侧口袋形伏击圈和单侧伏击。

现在,刘诞的部署就是单侧伏击,其伏击部队分了尾击、侧击、堵击和预备队四军。

最后,打伏击並不是以弱胜强,以少打多,而是通过伏击,形成局部的以多打少,以精打弱。

在冷兵器时代,伏击在以精打弱上有天然优势,因为冷兵器时代的行军,士兵基本上都是轻装,大多不穿甲冑,重武器全部放车上。

但是这点,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就拿拓跋燾来说,他带的主力有很多骑兵精锐,这些骑兵精锐即使轻装上阵,战斗力也不会差到哪里去,如果刘诞真的埋伏了拓跋燾的十几万主力大军,他这一万多人,大概率打不过。

薛安都颇通兵法,见刘诞听了哨骑的回报没有失落,反而面带喜色,立时便明白了刘诞的意思,夸讚道:“大王妙算,魏军果然按时来了!”

刘诞道:“传令各军,准备迎敌!”

“是!”眾將领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