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道阻且长(2/2)

刘义隆示意刘诞落座,打量了刘诞一眼,道:“你我父子有一年多没见了,朕今日听了你的见识,十分高兴。”

刘诞自外放镇藩之后,无詔不得回京,若不是拓跋燾饮马长江,刘义隆需要刘诞回来拱卫建康,他还有一段时间见不到刘义隆。

刘诞抬头望著刘义隆,道:“父皇又消瘦了许多。”

“只是近来败北,忧心所致。”刘义隆摆手,顿了顿,“太子的性格你知道,他嫉恶如仇,今日之事,他恐怕不会善罢甘休。”

刘诞听了刘义隆的话,不由心中一颤。

刘义隆这是想试他会不会威胁到太子。

这次北伐,只有刘诞的西路军取得胜利,之前刘义隆一直以为仗是柳元景、薛安都他们打的,和刘诞关係不大,但是今日听了刘诞的分析,刘义隆觉得这个儿子不简单。

事实上,西路军的胜利和刘诞还真没什么关係,他才穿越过来三天,而歷史上的刘诞,此时还只是掛名统帅,实际並没指挥西线军事行动。

真尼玛倒了血霉!

莫名其妙来到这个鬼地方,就隨口吹个牛逼,还什么都没干,却已经得罪了刘劭,引起了刘义隆的猜忌。

他现在如果说刘劭的不好,势必会让刘义隆觉得他暗藏祸心。

刘诞心里很不是滋味,面上还是诚恳道:“是儿处事操切,衝撞了大哥,儿稍后便向大哥请罪。”

刘义隆又打量了一眼刘诞,见刘诞言辞恳切,微微一笑,道:“此事你並无过错,若你前去向太子请罪,且不是顛倒是非,而且不论怎么说,你也是太子的弟弟,他不会与你为难。朕担心的是,他和江湛为难。”

“知道我没错还猜忌我?”刘诞一面腹誹,一面道:“父皇所虑极是,看来这事只能父皇出面调解了。”

“嗯。”刘义隆点头,又与刘诞聊了会儿家事,便让刘诞回去继续驻守新亭。

饭都没留刘诞吃一口。

……

新亭。

刘诞站在城楼上,眺望远方。

薛安都走到刘诞旁边,他本想解释今天为什么没有坚定的站在刘诞一边,但想了半晌,又不知从何解释,只道:“大王在思索退敌之策吗?”

刘诞悠悠道:“千里江山如画,如此真实,拓跋燾的十几万大军就在对岸,绝非梦境。”

薛安都以为刘诞是在感嘆刘宋败得太快,悲嘆道:“末將想过北伐会失利,但也没想到会败这么快,这么惨……”

“但事实就算如此,不是吗?”刘诞说著,仰面而嘆。

穿越已成既定事实,不是吗?

刘诞接受了。

那么,接下来就该考虑活下去的问题。

穿越过来这三天,刘诞从没想过夺嫡当皇帝。

因为第一,他这三天都在怀念现代生活,他並不觉得在里爭个你死我活,会有他在现代过得舒服。

第二,他不觉得自己爭权就一定能贏。

第三,他以为他可以通过简单的方法让刘义隆不被刘劭所弒,从而让自己获得安全。

但是,现在他意识到自己错了。

刘劭目前的状態是已经回不了头了,而刘义隆对刘劭的信任超乎了他的想像。

当然,作为歷史爱好者,他知道这並不代表刘义隆太糊涂,或者说太过心慈手软。

站在刘义隆的角度,刘劭行事向来直来直去,截至目前,中原王朝自秦汉以来也没有弒父夺位的先列,他不相信、也不认为刘劭会弒父夺位。

而且,刘劭对於刘义隆,不只是继位人,更是他政治理想的寄託。刘义隆削弱北府军后,一手创立了中外军制度,一面让皇子镇藩,一面加强东宫兵力,刘劭这个太子,是整个中外军制度的核心。

仅仅只是一个照面,刘诞便知道以老刘家这帮“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玩意儿,他想活著,只有一条路——登上权力顶峰。

歷史上,原主就是没登上权力顶峰,被孝武帝刘骏所杀,若是按歷史发展,他还有七年的活头。

左右是个死!

刘诞下了决心,不自觉的握紧拳头。

道阻且长,去他妈的,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