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三个方案(1/2)

逆向工程。

適用领域:商业机密,不正当竞爭,智慧財產权破坏……

以及给没有拿到接口的系统做插件……

陈实做自动排版插件的时候,並没有拿到方正的授权接口,自然是將方正系统逆向之后才做出的功能。

这在计算机时代的早期,简直就是司空见惯的事情。

就像雷军加入金山,就是因为雷军逆向了求伯君的wps软体,並自製了一个功能更强大的新版本wps,这才得到求伯君的赏识。

但就像雷军当年第一次见到求伯君的时候紧张的心情一样,每个做逆向工程的程式设计师,在见到软体开发者的时候,第一反应都是担心害怕。

毕竟不管怎么说,这种行为都是拿了別人的劳动成果,自己再在上面做出的改动。

如果对方真要追究的话,你也没话说。

像方正软体部可能对於“逆向工程”这样的事情不在意,毕竟现在的市场环境,要说谁多尊重智慧財產权,那都是个笑话。

但话从王选老爷子嘴里说出来,可就不一样了。

当年王选老师受命研发雷射照排系统,一直怀著一种负债心理:

雷射照排系统未形成產业,国家投资尚未收回!

正是因为抱著这样的心態,北大方正才能一举研发出这样的世界级成果,並且將其產业化,带回了巨大的收益。

面对这位老先生说出来的:“你逆向了方正系统。”

陈实心里不可能不打鼓。

短暂的惊讶之后,陈实很快做出了反应:“眾人拾柴火焰高。”

短短一句话,却让王选眼神都透亮了些。

这是王选曾在1995年在《人日》上发表的一篇文章。

大意是说国人行事很多时候就像麻將作风,喜欢孤军作战,看住上家,防住下家,盯住对家,自己和不了,也不让別人和。

最后在文章结尾提出观点:只有优秀的人才队伍紧密结合,並最终走向一体化,才是正確的选择。

就在他发表这篇文章的两个月后,北大计算机研究所与北大方正才迈出了合併的重要一步,成立了方正技术研究院,將之前双方“技术转让”的关係转变为合作关係,形成了產研一体化。

这也是陈实今天要面试两次的根本原因。

王选看著眼前的陈实,越看越觉得这小子有趣。

在四年前,王选就退出了一线工作。

早已功成名就的他,选择將更多的机会留给年轻人们。

他在北大校园里重建了计算机技术研究所,专心研究学术,每日在办公室里,研究最新的科技期刊,看最新的科研成果。

但今天让他在桌前苦苦思考的,不是什么顶尖学术期刊的研究成果,反而是一名中专生在课余时间编写的程序插件。

前段时间,王选身体有恙,休息了几天,今天一回到办公室,办公桌上就摆著一封好几天前的信。

信里是一封简歷,和一张软盘。

如果是普通的领导,看到那封简歷里中专生的自我表述的时候,就已经把信连著信封一起扔垃圾桶里了。

但王选不一样。

他爱惜人才。

他常常没事就到各个机房串门,和每个年轻人聊天,了解他们的特长爱好。

他隨身永远携带著一本紫红色书皮的笔记本,本子上记录的是每个年轻人的所有信息。

“xx,班长,动手能力很强,並且有洞察力;xxx,市优秀毕业生,住在学校附近外婆家;xx,电脑大赛获奖,非常聪敏,能力强,爱玩……”

退出一线之后,他用了更多的时间在年轻人身上,因为他心里清楚,实现技术创新的关键是培养年轻人才。

所以在看到信封里的內容之后,他第一时间让方正派人联繫陈实,要和这个“中专生”见上一面。

见面之后,短短的一句对话,又让他对眼前这个看起来刚成年的中专生,更加感兴趣了。

王选不像一些倚老卖老的所谓专家,不允许別人挑战他的权威,他一直都鼓励年轻人积极创新。

刚刚那句话看似是在嚇唬陈实,实际上他是在试探眼前这个小子的底色。

是为达目的不择手段。

还是为了更高的目標,可以暂时妥协。

结果虽然相同,但初心不一样。

在得到一个满意的答案之后,王选沉稳的声音再次响起:

“你拾的柴对於北大方正来说很有用,你有什么要求,我可以儘量满足。”

过了!

陈实轻轻呼了一口气。

果然老爷子只是嚇唬嚇唬自己,他还是辣么钟意人才!

“自动排版插件,我希望方正给我一个合作价格。”

陈实提出自己的要求。

“哦?”

王选眼角眯了起来,“我以为你想用这个程序加入方正?”

“陆总那边也是这么认为的,但实际不是,因为我知道,您一定能看出信里另一个东西的价值。”

陈实看著他,眼神自信满满。

王选將手里的信笺摺叠了一下,看向信里最后用文字写下的“分层渲染算法”。

这是一个“提升低配置电脑下图文渲染效率”的框架方案。

1997年,多数印刷厂的电脑內存不足,打开含高清图片的版面时会因为內存不足而频繁死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