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我俩可就成盲流了!(2/2)
陈实刚说出一个字,忽然发现张志远的表情不对,“你不想交?”
张志远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点了点头。
“你也知道,我家就在隔壁市,如果按成绩排名的话,我可以选择回到老家那边的设备厂,我爸妈关係都在那边,反正离京城也不远……”
陈实听到他这么说,这才想起来,当年张志远这小子因为心疼这一万块钱,选择了外地安置。
想到这里,陈实开口了:“老张,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留京岗位需要安置费,但外地的厂子却並不需要?”
“因为京城岗位少?”
“没错,但还有一个原因。”陈实顿了顿声,才认真道,“国企改革。”
张志远抬了抬眉毛,认真听陈实说著。
“京城里的单位,大多是邮电相关的三產公司,而外地安置,大部分是各乡镇的邮电设备厂。”
“这几年各地工厂下岗的事,你也看到不少了,虽然邮电这条路暂时还没动静,但你想想,万一改革到邮电,首先下岗的是不是厂里?”
“如果你选择回乡,进了厂子,明年一改革,厂子都没了,那你这几年中专不是白读了?”
听陈实这么说,张志远表情一愣一愣的。
“真的假的?”
他小声道,有些犹豫。
“反正我是听说,明年邮电就要大改了,不知道会变成什么样。”
陈实稍微透露了点消息。
1998年,邮电分家,分出了专门服务个人通讯业务的电信公司,自此以后,国內才进入了网际网路发展的快车道。
“这是江梦瑶和你说的?”
张志远犹豫著问。
不少人都知道,江梦瑶家里人都在京城的邮电系统,有些事情能提前知道再正常不过。
陈实笑了笑,没回答这个问题。
张志远当他默认了,思考了一下,还是问道:“但京城的单位就没问题了吗?你也说了,这些都是邮电的三產公司,也没那么正规啊。”
所谓三產公司,就是国企下属经营的非本公司主营业务的公司。
里面的人虽说是帮国企做事,但身份是很模糊的,你说他是国企的人,实际算不上,但要说和国企无关,又有著千丝万缕的联繫。
陈实倒是承认了:“確实,这些三產公司,也可能面临著清退的危险。”
张志远摊开了手:“那有什么区別……”
“区別大了!”
陈实掷地有声。
这时候夜已经深了,他朝四周看了看,又恢復了小声:
“今天李老师特意叮嘱我们两个要好好选单位,你还记得不?”
“记得啊,那怎么了?”
“为什么是我俩?”
“因为当时我俩没认真听?”
张志远回答过后,看到陈实脸上鄙视的表情,又低下头,努力想了一阵,一拍手:“我俩是外地生源!”
“没错!”
陈实嘆了口气,“你当时是怎么考进咱们学校的?”
“我爸不知道从哪捡到的招生简章……”
陈实耸了耸肩:“我也是,我有个亲戚那年从京城回乡,路过咱们学校正在发招生简章,他拿了几张包红薯,就这么带著回了家。”
那个年代,没有网络招考,各地的学校特別是中专,基本上都是在本地发招生通告,外地学生很难获取到千里之外学校的招生信息。
所以像他们这样外地考来的学生,其实真的很少。
陈实继续说著:
“但来都来了,现在分配在即,凡事你要多想一点。”
“京城的学生们如果不服从分配,大不了就去外地体验体验生活,如果厂子倒了,他们隨时都能回来。”
“但是我们不同。”
陈实的声音难得的严肃:“我俩的岗位安置费如果不交,学校派遣证不能在京城落地,到时候要是想留在京城……”
“我俩可就成盲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