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烂命华(1/2)
早晨的阳光像融化的金子泼洒在玉米地上,宋源眯起眼睛,看著眼前一望无际的绿色海洋。
跟拍pd站在田埂上,手里拿著草帽扇风,颁布今天的劳动目標。
“今天你们的任务很简单,掰三千根玉米,运到村口的收购站。”
刘先华眨了眨眼睛,转头看向宋源:“三千根玉米是多少?”
宋源在脑海里快速计算著,他对农活没什么概念,但直觉告诉他这不是个小数目。
他舔了舔有些发乾的嘴唇:“大概能装满两辆三轮车。”
他指向不远处停著的一辆锈跡斑斑的电动三轮。
“差不多吧。”跟拍pd意味深长地说。
刘先华扶正草帽,笑著说道:“我们比赛谁掰得多吧。”
宋源捲起袖口,露出线条分明的小臂:“比就比,输了的人这两天洗碗。”
“成交!”
两人击掌为誓。
玉米地里的空气闷热而潮湿,宋源很快就汗流浹背。
衬衫黏在后背,裤子上沾满泥土和草屑。
他顾不上形象,专注地掰著玉米。
起初的动作生涩笨拙,几次差点被锋利的玉米叶划伤手指,但渐渐地,他找到了节奏。
“一百零三、一百零四...”宋源默数著,將玉米扔进身旁的塑料桶里。
汗水顺著他的额头滑落,他抬起胳膊抹去。
他抬头看向不远处的刘先华,对方正齜牙咧嘴地和一根顽固的玉米较劲。
“需要帮忙吗?”宋源喊道。
刘先华猛地一用力,玉米终於脱离秸秆,他踉蹌几步才稳住身形。
“这根玉米太调皮了。”他擦了擦汗,“我这边已经一百三十个了!”
宋源撇撇嘴:“吹牛吧你。”
“真的。”
刘先华跑过来展示他的成果:“你看,我桶都快满了。”
宋源看了看自己才半满的桶,又看看刘先华那明显小一號的容器。
“你桶比我小一圈。”
刘先华吐了吐舌头,转身就跑:“兵不厌诈嘛。”
两人笑闹著,暂时忘记了疲惫。
隨著时间的推移,太阳越爬越高,温度也越来越令人难以忍受。
宋源感觉自己的手臂像灌了铅一样沉重,每一次抬起都变得异常艰难。
他的指尖因为不断用力而发红髮烫,有几处甚至磨出了水泡。
“真的好累啊。”刘先华一屁股坐在田埂上,摘下草帽扇风。
他的t恤已经完全湿透,紧贴在身上,头髮也湿漉漉地贴在额头上。
宋源走过去,递给他半瓶水:“休息一下吧。”
他的声音因为乾渴而有些嘶哑。
刘先华接过水,咕咚咕咚喝完,然后长舒一口气:“我们掰了多少了?”
宋源环顾四周,看著散落在各处的玉米桶,粗略估算:“大概五六百个?”
“什么?”刘先华瞪大眼睛,“我们干了这么久,还不到五分之一?”
现实像一盆冷水浇在两人头上,宋源意识到,他们可能被导演组耍了。
三千根玉米对两个毫无经验的新手来说,简直是天文数字。
“要不我们换点喝的?”刘先华提议,“村口有小卖部。”
宋源犹豫了一下:“可是玉米...”
“就用一点点换。”
刘先华双手合十,做出祈求的姿势:“求你了,我快渴死了。”
最终,两人用五十根玉米换了一瓶冰可乐。
他们坐在树荫下,像分享圣水一样轮流喝著那罐可乐。
“这是我喝过最好喝的可乐。”刘先华郑重宣布。
宋源点点头,突然注意到远处有个熟悉的身影正朝他们走来。
“孩子们,累坏了吧?”何炅走近后,关切地看著累坏的两人。
“何老师。”
刘先华像看到救星一样跳起来:“您来帮我们吗?”
何炅笑著点头:“黄老师让我来看看你们进展如何。”
他环顾四周:“看起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啊。”
宋源有些不好意思:“我们不太会弄这个。”
“没关係,我加入你们。”何炅挽起袖子,“三个人总比两个人快。”
有了何炅的加入,进度確实快了不少。
何炅虽然也不是干农活的料,但他经验丰富,懂得合理分配体力。
他教两人如何更高效地掰玉米,如何避免被叶子划伤。
“手腕要这样转。”何炅示范著,“用巧劲,不是蛮力。”
宋源试著模仿,果然轻鬆了许多。
刘先华还是笨手笨脚,时不时发出“哎哟”的声音,引得两人发笑。
太阳升起,三人的影子逐渐隱藏在脚下。
他们清点了一下成果,一共掰了一千二百多根玉米,虽然已经很了不起,但距离目標还差得远。
“我们得回去搬救兵。”何炅喝了口水,声音带著疲惫。
回到蘑菇屋时,黄垒正在厨房里忙碌,灶台上燉著一锅的土豆豆角燉肉。
宋丹和巴涂在旁边打下手,杨梓则坐在院子里择菜。
“回来啦。”黄垒头也不抬地问,“任务完成了吗?”
刘先华瘫倒在藤椅上:“师父,三千根玉米根本不可能一天完成。”
黄垒这才抬起头,看到三人狼狈的样子,忍不住笑了。
“现在知道农民伯伯的辛苦了吧?”
何炅走到黄垒身边,低声说了几句。
黄垒点点头,放下锅铲:“好吧,我和巴涂也去帮忙。”
就这样,黄垒和巴涂也加入了掰玉米的队伍。
五人再次回到玉米地时,已经快到中午了。
黄垒不愧是“黄百科”,他一眼就看出大家的问题所在。
“你们这样不行。”
他摇头晃脑地说:“掰完玉米后要把玉米秆踩倒,这样就能区分哪些玉米被摘过,哪些还没有。”
何炅满脸疑惑:“踩倒不是更费力吗?”
黄垒继续解释:“所有人收玉米都这么收,不然根本分不清收过和没收过的。”
巴涂在一旁接话:“黄老师我发现您就是生活百科。”
黄垒得意地点头:“相信我,就得都把它踩倒。”
何炅听后回应:“这节目有了黄老师,我们少走多少弯路。”
宋源默默按照黄垒说的方法做,感觉效率並未提高多少,反而踩得脚疼。
但黄垒的讲解远没有结束,他像打开了话匣子,滔滔不绝地继续著农业知识讲座。
“到了冬天烧荒的时候,满地躺倒的玉米秆,直接烧荒烧掉,然后一翻土,这就是钾肥。”
“最重要的是氮,氮肥施到地里面后,氮根本吸收不了,水一衝,水里氮过多,就氧过剩。”
“氧过剩就会长绿藻,绿藻多了,水里的氧气没了,鱼就死了,这就是传说中的水土流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