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综艺邀约(2/2)

“愤怒中要带著委屈,不是单纯的吼叫。”

傍晚时分,宋源收到了张驛发来的邮件,里面有几场关键戏的详细分析。

最引人注目的是高启盛用冻鱼杀人的场景。

“这场戏的关键不是暴力本身。”

张驛在邮件中写道:“而是高启盛第一次彻底释放內心恶魔的瞬间。”

“之前的犯罪还能找藉口,这次是赤裸裸的享受权力。”

宋源反覆阅读这段分析,感到一阵寒意爬上脊背。

他需要找到那种“释放恶魔”的感觉,但又不能流於表面。

接下来的几个小时,他把自己关在浴室里,对著镜子练习各种眼神,从犹豫到决绝,从恐惧到疯狂。

第三天,宋源开始深入研究高启盛与高启强的关係。

这是整个角色的核心情感线。

他列出两人所有对手戏,分析互动模式的变化:

从最初的弟弟对哥哥的单纯崇拜,到后来暗中扩张势力时的试探与隱瞒,再到最后近乎病態的共生关係。

“这不是简单的兄弟情。”

宋源在笔记本上画著关係图:“而是两个被命运捆绑的灵魂,互相成就又互相毁灭。”

他想起昨天张驛的提醒:“高启盛对哥哥的感情中有很大成分的『俄狄浦斯情结』”

既想取代父亲般的哥哥,又渴望得到他的认可。

为了体验这种复杂情感,宋源翻出自己与父亲的照片。

宋源抚摸著照片,他能理解了高启盛对获得认可的渴望有多么强烈。

第四天,宋源决定暂时放下剧本,转而研究真实案例。

他找到几个知识分子犯罪的纪录片,观察那些高智商罪犯的言行举止。

其中一个案例特別引起他的注意:一位大学教授因长期被边缘化而逐渐走向极端。

“他们都有一种共同点,”

宋源在笔记中写道:“用理性为自己的非理性行为辩护。”

高启盛也是如此,他用『为了家人』来合理化所有罪行。

晚上,宋源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

他换上最朴素的衣服,戴上帽子和口罩,去了城中村的一家小餐馆。

这里的环境与剧本中高启盛成长的背景相似。

宋源点了一碗最便宜的素麵,默默观察周围人的言行举止。

一个穿著褪色衬衫的年轻服务员引起了他的注意。

那人手指修长乾净,应该是读过书的。

和顾客发生几句口角时,眼神中透著不甘和愤懣。

宋源记下他的小动作。

他紧张时会摸耳垂,被老板呼来喝去时嘴角会有轻微抽搐,並且眼睛会向下翻一个白眼。

第五天,宋源开始整合所有研究成果。

他製作了一个详细的角色档案,包括高启盛的生活习惯、口头禪、小动作等细节:

紧张时会无意识地转动手上的戒指

喝咖啡时不加,但会加很多奶,这是一种对童年喝不起牛奶的补偿心理

面对安欣时左肩会微微前倾,像是隨时准备防御

宋源还为高启盛设计了一个標誌性的动作,在说谎前会轻轻推一下眼镜。

甚至可以通过眼镜的更换来与自己所处的阶段相呼应。

第六天,宋源决定来一次完整的角色代入。

从早上起床开始,他就以高启盛的身份生活。

他调整了走路的姿势、说话的语气,甚至吃饭都细嚼慢咽。

高启盛不会像普通年轻人那样狼吞虎咽,他的餐桌礼仪是后来学习的,带著一丝不自然的优雅。

下午,宋源对著镜子排练了试戏可能需要的片段。

“哥,你以为我想这样吗?”

宋源的声音从平静逐渐变得嘶哑。

“我们这种人,要么被人踩在脚下,要么就踩在別人头上,没有第三条路!”

镜中的自己眼神逐渐变得陌生,那个温柔的宋源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被生活逼到角落的绝望灵魂。

宋源感到一阵战慄,他从未如此深入地进入一个角色。

晚上,宋源泡在浴缸里,试图让自己从角色中抽离。

水渐渐变凉,他的思绪却越来越清晰。

高启盛不再是剧本上的一个名字,而是一个有血有肉、让他又怜又恨的复杂人物。

第七天,试镜前一天,宋源放慢了节奏。

他重新梳理了角色的心路歷程,確保每个选择都有內在逻辑支撑。

下午,他接到张颂闻的电话。

“小宋,准备得怎么样了?”张颂闻关切道。

宋源回答:“张老师,我现在感觉自己就是高启盛”

“很好。”张颂闻满意地说,“明天不要想著『表演』,而是让高启盛通过你说话。”

掛断电话,宋源感到从內到外的寧静。

他已经做了所有能做的准备,剩下的就是相信自己。

晚上,宋源正准备早睡,谢苗的电话响起。

“有一个综艺想邀请你当飞行嘉宾。”

“什么时候?”宋源问道。

“后天开始拍摄,需要两天时间。”谢苗说,“正好是你试镜后的第一天。”

“哪个节目啊?”

“《嚮往的生活》。”

宋源思索著,这个国民度极高的综艺確实可以参与一下。

但他刚刚沉浸在严肃角色中,突然切换到综艺模式会不会影响状態?

“我考虑一下,明天试镜后给你答覆。”

掛断电话,宋源躺在床上,望著天板。

明天將是他演员生涯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他闭上眼睛,高启盛的形象再次浮现。

这一次,宋源以一种近乎悲悯的態度理解了高启盛的选择。

“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