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拍摄纪事(中)(2/2)
田曦微捂住了嘴巴,看向宋源的眼神,充满了毫不掩饰的敬佩和欢喜。
“卡——”
宋源缓慢地从地上起身,还沉浸在情绪里。
袁爽走过来,用力地拍了下他的肩膀:“好小子,真没想到你能挖这么深!”
所谓於无声处听惊雷。
这个镜头比任何爭吵都更能传达青春里那份沉重的心事。
第三幕:镜头探索
隨著拍摄深入,宋源对影视製作的热情和好奇心如野草般疯长。
午休时间,他经常钻进剪辑车或呆在片场不起眼的角落,不打扰工作,默默观察袁爽如何安排机位、如何与摄影指导沟通。
晚上收工后,宋源会守在导演组的简易放映机前,反覆观看当天的粗剪片段,琢磨每一个镜头的设计意图。
观察了一段时间,他敏锐地捕捉到了袁爽镜头下的独特风格,並做了分类记录:
一、大量空镜头交织:拍角色情绪波动前或后,镜头总会转向树德家属院爬满藤蔓的老墙、雨后地上破碎的天光云影、远处城市朦朧的天际线……
这些空镜头绝非隨意,它们在为人物心情做註脚,营造氛围,延长情绪发酵的空间。
宋源在笔记本上標註:“环境非背景,是情绪的共谋者。”
二、浅景深突出主体:宋源注意到在表达人物內心孤独、专注或隱秘情感时,袁爽偏爱用浅景深镜头。
比如谈宋看著黄橙子方向发呆时,他清晰的身影在焦点中,而背景中跑动的同学、家属院的生活场景则被虚化成斑斕的光斑流彩。
这种手法能够將瞬间的思绪无限放大。
他在本子上画了个圈:“浅景深等於心灵隧道。”
三、高曝光与大量留白:袁爽在表达青春明媚、纯净友谊或轻鬆时光时,画面通透亮丽,常有大量乾净的留白区域。
宋源琢磨:“高光与留白,像是给眼睛和心灵腾出空间,不填满,才显纯粹和开阔。”
四、特写镜头:是宋源表演的催化剂。
袁爽对细节的捕捉堪称变態,他的镜头如显微镜,將青春细微的心动、尷尬、倔强暴露无遗。
宋源写下:“角色灵魂藏在眼底、嘴角、指缝。”
五、手持镜头拍摄:在追逐、嬉闹、突发衝突等需要沉浸感的场景,袁爽果断拋弃轨道车,让摄影师扛著机器奔跑。
那种轻微的晃动感,赋予了画面呼吸感和生活气息,让观眾仿佛就奔跑在角色身边。
宋源总结:“手持镜头拍摄能够与观眾的呼吸同步。”
第四幕:分镜世界
一天拍摄间隙,袁爽把自己那本翻得破旧的分镜头脚本隨手放在道具箱上喝水。
宋源无意中瞥见,忍不住被吸引,在得到袁爽同意后,小心翼翼地將它捧起。
这简直是一个充满奇思妙想的小世界!
上面画满了袁爽手绘的分镜头草图——火柴人代表演员站位,箭头表示运动方向。
旁边密密麻麻標註著“推轨镜头”、“逆光轮廓”、“慢镜头:眼泪滴落”等技术指令和情绪关键词。
虽然笔触略显潦草,但想像力天马行空,將文字剧本转化成了极具画面感的视觉蓝图。
这激发了宋源浓厚的兴趣。
回到酒店,他找出纸笔,回想他总结的镜头语言技巧,凭记忆去画自己演过的场景。
宋源笨拙地画著方格,勾勒出角色的剪影,思考如何用构图表达轻鬆嬉闹的气氛。
先画远景,四人並排占据画面主体,背景是延伸的街道。
另一个分格里,他想强调橙子转头冲谈宋做鬼脸,就把她放在前景清晰,谈宋在后景看著她笑。
他还尝试画了一个贴在黄橙子自行车上的小铃鐺特写,以及当他们骑著自行车衝下山坡时,画了个升格镜头符號。
第二天,宋源犹豫著把速写本拿给袁爽,有些羞赧:“猫叔,我就是画著玩的,您帮我看看。”
袁爽接过本子,脸上的表情从意外逐渐变为惊喜。
他仔细看著每一格,指出了宋源构图上的稚嫩之处,比如人物比例失衡、透视不准,但眼中的光芒越来越盛。
“小宋。”
袁爽抬头看向宋源,语气充满惊讶和讚赏:“构图语言这东西,直觉和对空间的感知力很重要。”
“你第一次画分镜,虽然技巧生疏,但对氛围的把握和对关键点的强调,都体现你有著出色的镜头感。”
“这就是导演思维,你抓到了用画面讲故事的窍门,这不是说学就能学来的,你有导演天赋!”
“以后好好系统学习一下,別浪费你的天赋。”
信息量太大,宋源呆呆的看著他画的分镜。
袁爽放下本子,眼神认真,“以后你的所有想法都能来找我聊,我隨时欢迎。”
袁爽这番真挚的鼓励和认可,像一颗种子,在宋源心里悄然扎下了根。
他不仅更积极地思考表演,也更自觉地观察镜头语言,用一种新的视角审视影视创作。
宋源推开了光影世界的另一扇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