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桃花坞收官(下)(1/2)

距离离开桃坞还剩10个小时。

五月末的阳光带著初夏的灼热,空气中瀰漫著青草和泥土被晒暖的气息。

今年的桃节比往年更加热闹,村委会门前的大广场上,一座临时搭建的舞台已经装饰完毕。

粉色的气球和彩带在微风中轻轻摇曳,舞台背景是一幅巨大的桃盛开的喷绘,上面写著“第三届桃节”。

舞台下,坞民们已经全部到位,在前排落座。

观眾席第二排,孟子意正帮村里小孩调整座椅。

她今天特意穿了一件淡紫色的连衣裙,头髮用桃形状的髮夹別起,显得温婉动人。

后台,宋源拿著节目单核对流程,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

他穿著一件宝蓝色西装,內搭白衬衫,看起来比平时正式许多。

“龙哥,古箏准备好了吗?忙姐说她的琴弦需要再调一下。”宋源转头问道。

汪苏龙正帮辣木整理麦克风,闻言抬起头:

“放心吧,我让林锐去帮忙了,他懂这个。”他今天穿了一件红色唐装,显得格外精神。

周野抱著一箱矿泉水走进后台,看到宋源正在忙碌,脚步不自觉地放慢。

她今天作为《四小天鹅》的表演者,已经换好了舞蹈服装,却还是抽空来帮忙。

“源哥,喝点水吧。”她递过一瓶水,声音轻柔,“既主持又表演很辛苦的。”

宋源接过水,笑著问:“谢谢野子,准备好了吗?”

“源哥你就拭目以待吧。”周野傲娇转身,蹦蹦跳跳出了后台。

李雪晴小跑过来,手里拿著四份主持词:

“最后確认一下开场白,我们四个一起上,辣木和龙哥报第一个节目,我和台长负责中间串场,最后全体合唱时再一起上台。”

辣木点点头,她今天特意盘了头髮:“观眾已经开始入场了,我看外面人山人海的。”

確实,广场上已经坐满了人,不仅有桃坞的居民,还有从附近村镇赶来的观眾。

孩子们在人群中穿梭嬉戏,老人们坐在前排摇著蒲扇,都在期待著桃节联欢会。

“五分钟后开始。”

四位主持人互相击掌打气,宋源深吸一口气:“加油,让今年的联欢会成为最难忘的一届!”

隨著欢快的开场音乐响起,他们走上舞台,台下立刻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和欢呼。

“亲爱的父老乡亲们。”宋源清亮的声音通过音响传遍整个广场。

孟子意坐直了身体,眼睛一眨不眨地盯著台上。

她身旁的赵大婶打趣道:“小孟啊,眼珠子都要掉出来嘍!”

孟子意顿时红了脸,假装整理裙摆掩饰自己的失態。

“欢迎大家来到第三届桃节联欢会的现场。”李雪晴接话。

简短的开场白后,辣木和汪苏龙报出了第一个节目:“下面请欣赏由大华山村文艺团带来的《踩高蹺+秧歌队》表演。”

欢快的锣鼓声骤然响起,二十多位身著彩衣的表演者踩著高蹺走上舞台,他们动作灵活,在高蹺上做出各种高难度动作,时而排成队列,时而围成圆圈。

隨著节奏变化,秧歌队加入进来,红绸飞舞,彩扇翻飞,整个舞台瞬间变成了欢乐的海洋。

“看那个领队的,踩得真稳。”台下有观眾惊嘆道。

確实,领队的老师傅在高蹺上如履平地,甚至还能腾空跳跃,引得一片叫好声。

表演结束时,演员们排成一排,向观眾鞠躬致意,掌声经久不息。

汪苏龙和辣木再次上台:“感谢大华山村文艺团的精彩表演,下面这个节目將带我们走进江南水乡的唯美意境,请欣赏越剧《天上掉下个林妹妹》。”

舞檯灯光转为柔和的蓝色,两位身著戏服的演员款款走出。

林妹妹的扮演者嗓音清丽婉转,將那段经典唱段演绎得淋漓尽致。

“这嗓子真甜,跟蜜似的。”前排的李大娘眯著眼睛笑道。

越剧结束后,宋源和李雪晴上台串场:

“感谢两位老师的精彩表演,说到传统文化,我们中华民族有太多瑰宝值得传承,让我们感受一下巾幗英雄的豪情壮志。”

“有请绿谷小香玉艺术学校的小朋友们为我们带来豫剧《木兰》选段。”

一群身著戏服的孩子精神抖擞地走上舞台,领头的女孩不过十二三岁,却已经颇有大家风范。

她唱腔洪亮,动作乾净利落,將木兰替父从军的豪情演绎得入木三分。

“好!”

台下不少观眾情不自禁地喝彩,同时也贏得了全场小朋友的崇拜目光。

几个小女孩凑在一起嘰嘰喳喳:“我以后也要像她们一样厉害。”

豫剧结束后,舞檯灯光暗了下来,一阵悠扬的京胡声响起。

宋源的声音在黑暗中传来:“京剧是我们的国粹,下面请欣赏《坐宫》选段。”

一束追光打在舞台中央,只见一位身著华丽戏服的演员已经摆好架势。

那嫻熟的身段和一开口就惊艷四座的唱腔,显示出这是位专业京剧演员。

“这嗓子,绝了。”有懂行的观眾小声讚嘆。

传统戏曲节目结束后,联欢会进入了现代艺术环节。

李雪晴神秘地笑道:“下面这个节目,可能会顛覆大家的想像,我们熟悉的《四小天鹅》將会有全新的演绎。”

音乐响起,但並非原版的古典旋律,而是加入了电子元素的改编版。

更让人惊讶的是,走上舞台的四位“小天鹅”——彭楚跃、孟子意、周野和林锐,全都穿著农家常见的胶靴,头上还戴著草帽。

“哈哈哈。”观眾席爆发出一阵笑声。

四位年轻人还是有些舞蹈功底的,他们在保持芭蕾基本动作的同时,融入了许多乡村元素,比如模仿插秧的动作,或是模擬赶鸡的场景。

整个表演既保留了原作的优雅,又增添了乡土气息的幽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