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年轮》之爭(2/2)
“原唱和原创的区別到底是什么,我觉得大家好像把这俩词弄混了。”
汪苏龙大概没想到他会问这个,苦笑了一声:“现在网上吵的就是这个。”
他揉了揉发紧的太阳穴,解释道:
“原唱就是第一个唱这首歌的人,《年轮》发行我和张碧辰录了男生女生两个版本,我俩都是原唱。”
“那原创呢?”宋源追问。
“原创是创作者,是这首歌的『根』。”汪苏龙的手指在床单上轻轻划著名,像是在描摹旋律的起伏。
“旋律是我写的,歌词是我填的,编曲、製作都是我和团队一点点搭起来的。”
“就像种果树,原创是栽树、浇水、施肥的人,而原唱是第一个摘到果子的人。”
“果子甜,大家会记住摘果子的人,可没人记得种树的人熬了多少个日夜等它结果。”
他顿了顿,声音低了些:“我在综艺节目上说:除了张碧辰,其他的都是我的。”
“就是想告诉大家,我是那个种树的人。”
“我没说果子不甜,也没说摘果子的人不好,我只是想让大家知道这棵树是我栽的,这有错吗?”
宋源心里像被什么东西撞了一下,有点发酸。
他想起汪苏龙的粉丝为他爭辩发出的视频。
这应该是汪苏龙的创作间:书架最上层摆著个纸箱,里面全是《年轮》的手稿。
泛黄的纸上画满了修改痕跡,有的句子被划掉又写上,旁边还標著“凌晨三点改”“听完demo哭了”的小字。
这哪是手稿,分明是一个创作者的心血日记。
“当然没错,版权在你这里。”
宋源的声音很坚定:“而且你说的很清楚,没否认她是原唱,是网上的人断章取义。”
“可没人听解释啊。”
汪苏龙嘆了口气,往床头靠得更紧了些:“团队让我发声明,可怎么发?”
“说我不是抢原唱,只会被骂得更凶。”
“张碧辰那边也没回应,现在两边粉丝吵得像仇人,好像我和她之间有多大矛盾似的,其实我们私下关係挺好的,上次颁奖礼还聊了好久。”
“舆论这东西就这样。”宋源拍了拍他的后背。
“放大镜下什么都能扭曲,你越急著解释,他们越觉得你心虚。”
他想了想,拿起手机打开音乐软体,找到《年轮》的播放页递过去。
“你看,作曲栏明明白白写著汪苏龙,作词栏也是汪苏龙,这是平台认证的,是刻在那儿的,谁也抹不掉。”
汪苏龙低头看著屏幕,指尖轻轻点在『作曲:汪苏龙』那行字上,眼神柔软。
“再看评论区。”
宋源滑动屏幕,“你看这条:每次听都觉得旋律好戳心,去翻了作曲才知道是汪苏龙,果然有才华。”
“还有这条:难怪歌词写得这么细腻,原来是龙龙写给自己的,唱的时候感情特別足。”
他把手机往汪苏龙眼前凑了凑:“有很多人在认真看创作名单,在乎谁才是真正的创作者。”
汪苏龙的指尖悬在屏幕上,看著那些温暖的评论,紧绷的嘴角慢慢柔和了些。
“你还记得吗?”宋源收回手机,关掉屏幕,月光在他脸上投下淡淡的光影。
“我们刚认识的时候,你说想在娱乐圈立得住,走的长远,不能只靠顏值,还得有实力,有作品。”
“你还说过,创作者最牛的底气,就是作品会替你说话。”
他看著汪苏龙的眼睛,认真地说:
“《年轮》就是在替你说话啊,它火了这么多年,有人因为旋律记住你,有人因为歌词找到共鸣,这些都是你的底气。”
“演唱过这首歌的人有很多,但將它带到这个世界上的人,永远只有你一个。”
汪苏龙的睫毛颤了颤,没说话。
“而且你別忘了。”宋源笑了笑,神情轻鬆。
“你是能写出《年轮》的人,是能把心事揉进旋律里的人,这种能力,比一时的舆论方向重要多了。”
“再过五年、十年,大家提起这首歌,会说这是汪苏龙写的经典歌曲,而不是只记得谁唱过。”
他伸手拍了拍汪苏龙的肩膀,力道不轻不重:
“別让那些乱七八糟的声音影响你,你该在乎的,是下一首歌要写什么旋律,而不是网上的人怎么吵。”
臥室里静了下来,只有空调的呼吸声在流淌。
汪苏龙低著头,过了好一会儿,才闷闷地说:“你怎么不早点跟我说这些?害我白焦虑了一晚上。”
“这不是等著你自己想通嘛。”
宋源挑眉,把他推下床:“再说了,好兄弟不就是用来当情绪垃圾桶的吗?”
“不过下次能不能別半夜折腾,明天还要早起开会商量桃节的事情,我可不想再拖著大熊猫赶早会。”
汪苏龙被他逗得“噗嗤”笑出了声,眼角却滑下一滴温热的泪。
他赶紧抬手擦掉,嘟囔著“谁有黑眼圈了”,然后脱掉连帽衫扔到椅子上,躺进被子里。
他侧过身面对著宋源,眼底的红血丝还在,但烦躁和焦虑淡了不少,嘴角带了点浅浅的笑意。
“宋宝,谢了。”他轻声说。
“谢啥。”宋源打了个哈欠,困意终於涌了上来,“赶紧睡吧,明天还要和他们辩论呢。”
“行,我当主力输出。”
汪苏龙把头埋进被子里,像是卸下了千斤重担,呼吸渐渐平稳下来。
宋源听著身边好友渐匀的呼吸,自己也慢慢闭上了眼。
窗外的月光透过薄纱窗帘漫进来,在地板上织成一片温柔的网。
他知道舆论的风浪不会一夜平息,但至少此刻,他兄弟心里那片被搅乱的海,慢慢平静了下来。
毕竟有些东西,从来都不需要爭辩。
就像《年轮》里藏著的心事,像创作者眼里不灭的光,像这夜色里无声的陪伴,它们会比任何喧囂都更长久,更有力量。
黑暗中,汪苏龙心里迴响起那段熟悉的旋律。
梦里,他好像又回到了那个写《年轮》的深夜,指尖划过吉他弦,弹出的曲调乾净温柔,是未被惊扰过的时光。
睡前他发了一条微博:
“致所有小笼包:
音符有疆,心意无界,《年轮》的故事因共鸣而生,如今让版权归位,让热爱自由,感谢所有倾听,未来仍有新曲待春风。
我们的词曲从未旁落,我们的初心也从未改变,希望所有纷扰止於今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