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拜师张颂闻(1/2)

周六下午,宋源提前半小时来到“张颂闻表演工作室”。

根据宋丹的叮嘱,张颂闻时间观念极强,不喜学生迟到。

走进空荡的排练厅,空气里瀰漫著旧木地板和陈年油彩混合的气味。

环顾四周,这间位於胡同巷口的工作室,与繁华的都市形成鲜明对比。

墙上掛著些经典话剧海报,角落堆积著落了灰的道具箱,艺术气息十足。

“宋源?”

宋源立刻转身,一位穿著灰色麻质地衣裤,笑容温和的中年男人出现在门口。

他的脸庞圆润,额头和眼角有了些许纹路,鬢角已微微泛白,却丝毫不显油腻沧桑,透出一种儒雅隨和的气质。

“张老师您好,我是宋源,很荣幸能被您指导。”

宋源快步上前鞠躬,有些紧张忐忑。

“放轻鬆,咱们先简单聊两句。”

“宋老师特意给我打来电话,说收了个天赋不错的儿子,让我悉心雕琢一番。”

他的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带著一点南方口音。

“她很少这么夸一个人,但在我这里,悟性是基础,肯学是態度,最重要的是真。”

“真听、真看、真感受。”

张颂闻的眼神尤其特別,深邃、专注,像能洞悉人心,又有著邻家长辈般的包容。

宋源知道自己並非科班出身,想在短时间就取得建树无异於痴人说梦。

但他现在有系统和张颂闻的帮助,只要自己刻苦训练,等到机会来临,他一定能把握住。

他眼神坚定地迎上张颂闻的目光:“张老师,我是真心想学表演,一定会踏踏实实地跟您学习。”

“口说无凭,待会看你表现。”

“你长得帅,有观眾缘,但表演不是综艺,它要的是真实的生活体验,是角色灵魂的附体,而不是討巧的表情管理。”

张颂闻恳切地提问:“说说你对表演的理解,別掉书袋。”

宋源愣了一下。

他在学校演讲辩论,在网络直播互动,甚至在桃坞和人交际都没问题。

但表演究竟是什么?

他开始思考,却发现自己贫瘠得很。

他斟酌著词句:“我理解得很浅薄,表演是把自己变成剧本中的人物,让观眾相信你就是那个人,最终达到神似的程度,但我现在可能连形似都做不到。”

宋源一脸歉意,表演他需要从头开始学。

“形似和神似,是手段,不是目的。”

张颂闻走到一张旧桌子旁,隨意地拉过椅子坐下。

“表演最终的目的,是传达真情实感。观眾要的,不是看你学得像不像,而是看你演得真不真,能不能打动观眾。”

“信念,是贯穿始终的核心。只有你相信你就是他,你的每一次呼吸、每一个反应、每一滴眼泪,才是真实的。”

“信念。”

宋源喃喃重复,这个词有著沉甸甸的分量。

“对。”张颂闻眼神锐利,“举个简单的例子,你昨天午饭吃了什么?”

宋源下意识回答,“昨天吃的小炒肉盖饭。”

张颂闻点点头:“给你个场景:你是一个饥寒交迫、饿了三天的流浪汉,你告诉我,你吃了什么?”

“演出来,你要成为那个流浪汉。”

宋源回忆张颂闻描述的画面:一个衣衫襤褸、饿到前胸贴后背的流浪汉,突然看到了食物。

宋源陷入沉思,系统发挥作用,他脑海里迅速闪过一些画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