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世事变迁(1/2)

余安以法力为楔,参悟天人感应妙境,心神自灵台向天地扩散。

依著冥冥中的联繫,终是在万千灵韵中寻得一缕茫茫渺渺灵光,这便是的游离的人魂爽灵,以先天一炁约束並牵引至祖窍灵台。

於双肩、灵台处寻来三点灵光合一,此即为天魂。

又在气海丹田中寻来地魂,於七处大穴寻来七魄,同样归於眉心祖窍,三魂归位,七魄凝实,化作三轮大日、七缕明月照耀祖窍灵台。

三魂七魄入得祖窍灵台,便欲高悬灵台將天衍神钟挤下去,占据最高位,钟胎轻鸣一声,三魂七魄便自发悬浮在钟胎周围。

只是一时三刻间,三魂七魄所化大日、明月便柔和內敛许多,也更加凝实,宛若实质。

此刻余安便已经成功了一半,却並不急於点燃魂火,只是以法力壮大先天一炁,以先天一炁打磨三魂七魄。

时间流转,日升月落,待得日月转轮之际,余安心中一动,自是知晓此刻乃是点燃魂火最佳时刻。

当即运转真法,捕捉一抹阴阳交匯时天地诞生灵机,接引至祖窍灵台,融入先天一炁。

万物分阴阳,魂魄亦是如此,魂为阳,魄为阴,先天一炁接引一缕魂息魄机,化作一尊阴阳魂炉,將三魂七魄摄入炉中,点燃混混沌沌魂火,熔炼魂魄。

天衍钟胎又自发落在魂炉之上轻鸣,洒落点点灵光,与沧渺钟声一同锤炼魂魄。

此刻余安心神早已不在此身中,而是沉入魂炉,与三魂七魄一同接受魂火熔炼、钟声灵光锤炼。

心神心神,本就是魂魄衍生之神,此刻三魂七魄归位,神魂將成,亦是神与魂归一之时。

这一步也是炼就神魂最为凶险的一步,若是功课偷了懒,魂魄强度差上些许,又或是出了预料之外的茬子,便要功亏一簣。

心神与三魂七魄顷刻间便要被魂火焚烧一空,自此沉寂,独留一具生机旺盛躯壳於人间,心跳依旧,却无半点灵觉,既生也死,非生非死。

余安底蕴足够,又有钟胎相助,功行圆满,心神饱满,魂魄圆润,当是一切水到渠成,无有忧患。

子时將逝,丑时將临时,余安躯壳中有一点灵性浮现,眉心放无量光,无形力量自眉心向外扩散,直至以余安为中心十里之外方才力尽。

“这便是炼就神魂,才会诞生的神念之力吗?”

余安不曾睁开眼睛,神念笼罩之处,一切分毫毕现,栩栩如生,比之以肉眼观测都要清晰许多,神念一扫,不但是形体,天地万物灵韵亦是清晰可见。

余安心念一起,无有法力驱使,只是以神念覆盖,腕上风火轮、腰间缚灵索、太虚钟便向远方飞驰。

神念覆盖十里范围內,法器掌控由心,心中念起,法力便循著神念向法器灌注,隔著数里地展现法器之威。

祖窍灵台內,魂炉隱去,魂火消散,先天一炁亦是归於气海丹田,多了一道虚实相间人影闭目冥思,隨余安呼吸明暗涨缩。

青铜钟化作人头大小,被人影托浮在胸前。

这便是神魂。

神魂只是初诞,颇为孱弱,五官模糊,待神魂稳固时,五官当与余安一般无二,灵动非常。

神魂却是修士的第二条性命,日后若是遭了劫,肉身被毁,神魂侥倖逃脱,或以以天材地宝、或请动师门长辈以造化神通重塑肉身,便可重活一世。

“只是神魂要比肉身脆弱许多,若是肉身遭了劫,神魂自是无处可逃,被一把抓住顷刻间便要被炼化...何谈再来一次?”

余安哑然一笑,心道不该抱有侥倖心思。

且世间法术神通无数,神魂又生来孱弱,自是不缺神魂秘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