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妥协的艺术(求追读!)(2/2)
话虽如此,刘邦心中却比谁都清楚,和兵锋正盛的章邯选择硬碰硬绝非上策。
他同样想到了合作,但更愿意先等待,等待那个骄傲的重瞳子先向他伸出手。
多年沉浮的经歷让他明白,在谈判桌上先开口的,往往是更急切的那一方。
而越急,就得给出越多的【诚意】。
刘邦並没有等太久,他需要的诚意便被送了过来。
第二天清晨,一队楚军士卒便敲响了刘邦府衙的大门。
他们没有带来命令,而是带来了长龙般数十车装得满满的粮秣与从武库中缴获的甲冑。
为首的楚军裨將恆楚对著前来迎接的萧何递上了一份清单,言辞间表达了明確的善意。
“我家项將军有令,沛公此战辛劳,这些粮草器械权当为沛公补充损耗。
另外,將军今夜於郡守府设宴,请沛公及诸位將军前往共商抗敌大计。”
恆楚和沛县眾人也算老相识了,可以说就是有他从中牵线搭桥。
刘邦才能提早进入薛城会盟当中,成为不可小覷的一支独立力量。
当然,这也和刘邦自身的实力强相关,如果他还是那个丟失丰邑的丧家之犬。
自然是没有迈过將军府门槛的资格,只配做一位依附的客將。
所以人精的萧何自然是投桃报李,在衣袖的交掩间,一个颇为沉重的小袋子便落入了恆楚手中。
恆楚晃了晃手,满意的点点头,於是在完成了项羽的吩咐后便告辞回府,显然是做报告去了。
这便是项羽做出的妥协。
而妥协,本身也是一种艺术。
它需要拿捏其中的一个度,若过了会被视为软弱,若浅了则显得诚意不足。
这种在机巧间平衡的艺术,需要对人心最为精准的判断。
此刻的四成缴获,正是艺术的体现。
他用这种方式承认了刘邦军在这场战爭中的地位,也表明了自己愿意放下身段,共御外敌的姿態。
刘邦听闻回报,脸上露出了招牌式豪迈的笑容。
他拍著萧何的肩膀,大笑道:
“你看,这姓项的小子也不是那么不懂人情世故嘛!
走,备马!咱们去好好会会他!”
夕阳西下,郡城內的各位军头豪右都如涓流般从各处涌入此地的核心——项羽的府邸当中。
这场在郡守府邸举行的军议,气氛与前几日的宴饮截然不同。
没有歌姬,没有舞女,只有身著齐全甲冑的將领佇立在跳动的烛火前,尽显肃杀的氛围。
项羽高坐主位,他换上了一身更为正式的战袍,那双重瞳扫视著堂下分坐两侧的將领,开门见山地说道:
“诸位,章邯已破临济,其兵锋正盛,直指下一处义军所在。
我等若不能在其攻来之前达成共识,今日之魏王咎,便是明日之我等。”
他的声音略低,却带著不容置喙的威严,瞬间將所有人的心神都拉入到了这盘棋局之中。
以苍生为棋,在此由霸王为诸位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