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击溃秦军(1/2)
在各种感官反应中,气味总是最先消散的那一个。
城中的血腥味在经过三日的冲刷后,终於被初秋的风带走,只余下淡淡的铁锈味固执地附著在城墙的缝隙里。
像是在提醒著战爭仍未结束的痕跡。
而下邑城內的风向远比这些味道变动的更快。
数十颗头颅在城门口高高掛起,风乾的血跡在苍蝇的嗡鸣中显得更加触目惊心。
这些头颅的主人曾是下邑城中作威作福的秦吏,或是那些守城战中最为凶悍顽固的秦军死忠。
他们的死亡既告慰了薛校尉和那些战死士卒的在天之灵,也向城中传递了一个清晰的信息:
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与杀戮相对的,是敞开的府衙大门。
门前不仅有排队领粮的百姓,还有列队等待覆归的降卒。
林檎的处置方案被周勃不折不扣地执行了下去。
那些本就是被强征入伍的本地黔首,由左近乡亭长核实后被当场释放。
他们中的许多人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在確认自己真的可以归家时纷纷跪倒在地,衝著府衙的方向磕头不止。
这些百姓或许不懂什么大义,却明白一个最朴素的道理:不杀降的军队,救了他们的性命。
而这份仁义之师的名號很快便会隨著他们的脚步,传遍下邑周边的每一个村社,成为无形的资產。
由此而生的新秩序的建立,远比林檎想像中要来得迅速。
毕竟对於这些被秦朝暴政管束的居民而言,不砍脑袋的政策,已经算得上要大力讚赏的仁政了。
而剩下的那些尚在犹豫的青壮男人,则被一齐带到了另一侧的演武场。
在那里,林檎亲自为他们演示了何为“军功”。
斩首一级,赏钱几何,得粮几斗。
或是夺旗一次,赐爵几许,分田几亩。
当冷冰冰的军功变成了温暖的秦半两时,这赤裸裸的表现刺激著每一个渴望改变命运的灵魂。
“是回家继续种地继续当被人踩在脚下的泥腿子,还是跟隨沛公麾下,用你们的命去博一个封妻荫子的前程,自己选!”
周勃的吼声在演武场上迴荡,伴隨著欢天喜地的士兵笑声,促使这些降卒做出了最终的选择。
吼声落下,接著是老兵们粗野而快活的鬨笑。
这笑声像他们最熟悉的鞭子,抽散了降卒们最后的犹豫。
选择了留下的降卒被打散后编入各部作为辅兵,等待著在未来的战场上用敌人的鲜血来洗刷自己身上的秦军烙印,换取真正的身份。
至於钱粮的问题解决得则更为直接。
当周勃带著亲兵“拜访”完城中几家最大的豪右之后,原本空虚的军帐中便堆满了成袋的粮食和一箱箱沉甸甸的铜钱。
拉投资这种活计,古往今来都是需要证明自己实力和投资回报比的。
击溃下邑后的种种举动,起码能让这些和秦吏捆绑,盘剥百姓成性的豪右用赞助的名义缴纳他们的买命钱。
杀秦卒以立威,放黔首以立信,榨豪右以立足。
林檎的三板斧下去,在短短数日之內让下邑释放出了潜藏的活力。
源源不断的人力与物力,开始朝著周勃军中匯集。
军队的组织度与士气也在钱財的激励下不降反升。
而修整后的周勃军势的目標,赫然是配合沛公主力,彻底击溃盘踞在碭郡之地的秦將司马夷(枿)。
数日后,碭郡城外十几里处的平原。
旷野之上,金铁交鸣。
两支大军如同两头不知疲倦的巨兽,反覆衝撞,撕咬,將脚下的土地浸染成深浅不一的暗红。
流淌的鲜血混著泥土化作一片黏稠泥泞的沼泽,死死粘连著每一个活人的脚步。
刘邦与秦嘉的联军与秦將司马夷所率领的秦军主力一同陷入了这血腥的泥潭中。
司马夷麾下的士卒多为驪山的刑徒,但在章邯那铁血手腕的锤炼下,此刻则化作了进退有度的军势。
他们阵列森严,进退有据,手中的戈矛组成了攥射的刺蝟,一次又一次地將联军的攻势无情地碾碎。
“顶住!给老子顶住!”
樊噲赤红著双眼,手中铁盾早已坑坑洼洼,他用魁梧的身躯死死顶在阵前,身边的亲卫则是换了一茬又一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