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未来道路(2/2)

林檎听罢,咽下口中难嚼的粟米饼,这才开口道:

“县丞所言乃是万全之策,固守根基,方能立於不败之地。”

“只是.......”他话锋一转,望向街上行色匆匆的百姓。

“如今这天下,群雄並起,四海鼎沸。

若我等一味固守,虽能自保,却也失了爭先之机。

待天下大势已定,我等再想有所作为,恐怕已是处处受制,为时晚矣。”

萧何眉头微蹙,放下了手中的饼,询问道:

“那依子诚之见?”

林檎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道:

“县丞以为,沛公今日之举,其名为何?”

萧何一怔,隨即不假思索地回答道:“自是响应陈王之召,共討暴秦。”

“说得好!”林檎眼中闪过一丝光亮。

“可天下响应陈王者,何止我沛县一家?

於秦军眼中,我等是贼寇,可於六国旧部眼中,我等亦不过是趁势而起,无根无萍的草莽。

《尚书》曰: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如今我等最缺的,並非一城一地之得失,亦非粮草兵甲之多寡。”

他看著萧何,一字一顿地说道:

“眼下最缺的,是一面可以为吾等所用,聚拢人心,藉以成势的大旗!”

“可以.....为我所用?”

萧何低声念叨著这几个字,眼神里的困惑迅速被明悟所取代,他瞬间明白了林檎话语中那层冷酷而现实的含义。

看见萧何的举动,林檎点了点头,继续道:

“陈王虽是反抗暴秦的第一人,然其大旗已然褪色。

但我等为何不能去寻一面更鲜亮,更具分量的大旗来用?

六国虽亡,其王族遗血尚在人间,其旧臣之心依旧未死。

这便是天下最大的人心,也是天下最大的势!

若能寻得一六国遗脉,借其名號,那么我等便是復国义师,而非等閒的乡野乱匪。”

这便是拥有標准答案的好处。

在林檎义务教育的记忆中,陈胜的起义虽点燃了反秦的燎原之火。

但他“王侯將相寧有种乎”的口號,在那个讲究出身的时代,终究难以凝聚起真正的世家与贵族力量。

最终於下城父被车夫背刺身死的结局,几乎是歷史的必然。

第一个点燃反抗之火的固然是豪杰,却往往难以支撑到大火燎原后新时代的来临与最终的定鼎时刻。

这样的故事,將在未来的歷史长河中不断上演。

而在秦末真正能掀起滔天巨浪的势力,如果林檎没有记错,他们此刻已在会稽郡悄然崛起。

那是由楚国名將项燕之后项梁所领衔的江东风雷,正嘶鸣著准备掀开楚人復仇的大幕。

而他的侄儿,更会在不久的將来,用无尽的鲜血与敌人的头颅为自己铸就一个威震千古的名號。

他名项籍。

不过世人更熟知的,將会是另一个称谓——

西楚霸王,项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