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考察(求票求支持)(1/2)
第121章 考察(求票求支持)
当日,处理入会事宜直至午后方得清净。
午后仍不时有刚得知消息的人赶了入会,秘书处的一干人等著实忙坏了。
当晚,刘隱在振海楼里召集副会长、秘书少监、秘书郎等人开会议事。
除了严德铭、蒲珂末、白泰轩、王洪亮等人外,刘、刘台作为海协会顾问,一同与会。
严德铭首先匯报了当日入会的人数,达到了惊人的一千人!
就这还是控制首批入会会员的结果。
这一千人中,蕃商占了近八成,毕竟现在蕃商才是海贸的主力。
严、蒲、白、王四个与海贸关係密切的人,也对此感到惊讶,继而对海协会的前景充满期待。
这是一个很好的开端。
接著刘隱又宣布了李知柔同意筑城方案一事,蒲、白二人更是喜不自胜。
虽然早有预期,但现在是落地了,心情自然不一样。
刘隱赶紧给二人降降温,让其不可得意忘形。
又对海协会眾人道:“筑城一事,乃是海协会成立后第一事,诸位需同心协力,铸成此功!”
眾人轰然应诺。
“这首要之务,需抓紧招募一应工匠,不论天南海北、蕃人与否,皆可募之。”
“次要之务,则需择地开窑烧砖。何处选址,诸位久居广州,可有想法?”
说完刘隱看向严、蒲等人。
严德铭略一思索,答道:“稟司马,城西北处有一湖名日兰湖,在下以为兰湖北侧是开窑烧砖之佳址。”
听到此处,刘台脑海中马上浮现出兰湖所在的地形,不由暗暗认可。
兰湖,大致是后世广州流湖附近。这个地方,在此时被用为天然的避风港。
《元和郡县誌》记载“凡使客舟避风雨皆泊此”,一直到宋元时期兰湖仍保留水陆码头功能。
元朝后期,珠江水道迁移,水源逐渐减少,到明万历年间就基本淤塞成浅滩了。
房间里其余在座诸人,听严德铭说到兰湖亦有恍然大悟之感,都认为严德铭所选之处甚好。
唯独刘隱对广州周边地形还不够熟悉,遂问道:“其有何特殊之处?”
严德铭接著道:“稟司马,兰湖北侧靠近越井冈,便於就近挖土烧砖,兼可开採山石“兰湖上建有码头,其水道流经蕃坊之西直通郁水,製成之砖、开採之石可通过水路送达蕃坊,殊为便利。”
刘这时插话道:“昭贤,严家主所言非虚。昔日愚兄曾泛舟兰湖,其水道甚是便利。”
蒲珂末和白泰轩也纷纷出口,称此处极佳。
刘隱遂定了下来。
“其三,则是募集民夫。此事还需蒲、白二位会长多多出力。”刘隱接著分派道。
“广州本地民夫之募集,则由严家主协助都府操持。”
三人纷纷应下。
要是工匠、材料、劳力这三项都弄妥了,那西城也就差不多可以开工了。
议完正事,刘隱顺势在楼里设宴。
今日海协会既完成开张,又把筑城之事议了个七七八八,著实值得庆祝一番。
眾人尽兴方散。
八月二十五日,各人按照各自任务忙活起来。
蒲珂末、白泰轩兵分两路,蒲珂末南下南海诸国去招募劳力。
白泰轩则北上,看看能不能在闽浙沿海一带招募到一些工匠。
闽浙海贸也比较活跃,海商们之间也多有往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