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蕃坊(求支持!)(2/2)
接著,刘台又带上阿晨出了西门,往蕃坊而去。一天活动安排得十分饱满。
苏成则带著几个亲卫在后跟隨。
阿晨现在已经过了孕吐难受的时候,加上刘台挺久没有好好陪伴,便一起去蕃坊耍耍。
和城里执行坊市分开、执行宵禁不同,蕃坊则是坊市合一,而且晚上也营业,热闹非凡。
今日是中秋节,想必是更加热闹。
全唐文记载:“除供备物之外,並任蕃商列肆而市。交通夷夏,富庶於人,一无所闕,车徒相望,城底洞开,於是人人自为,家给自足。”
蕃坊最早起於何时,已找不到確切的史料记载。
但据考证,最迟在唐文宗太和年间就已经有了蕃坊的说法。
自从海贸兴起,通过海路来到大唐的蕃商越来越多。
这些蕃商有的只是小住,有的则是住到第二年季风季节再走,有的则乾脆在广州定居。
最开始蕃商和当地人杂处,后来为了避免生出事端,遂指定城西作为蕃商聚居的地方,这就是蕃坊的肇始。
蕃坊设有蕃坊司,置蕃长一人,由蕃人推选,以自治为原则,但要受广州约束,蕃长也需要广州认可后方可担任。
蕃长负责蕃坊公事,“专切招邀蕃商”,从这点来看,蕃坊和现在的经开区有点类似。
不过蕃长除了这个,还会负责代表蕃船缴纳关税、查禁可能的违运品和交涉外商朝贡事宜。
刘台来蕃坊,除了陪阿晨散散心,就是为了来亲自体验、考察一下蕃坊。
这可以说是广州的钱袋子啊,必须得好好呵护,好好发展壮大!
在刘台的计划里,大力发展海贸是岭南快速壮大的基础之一,蕃坊是一定要搞好来的还有就是和蕃商的关係,也要搞好来。岭南缺乏的战略物资,刘台也准备通过蕃商从海外进口。
总之,要充分利用海贸这个优势。
刘台二人走进蕃坊,只见灯火辉煌,街上摩肩擦踵,人头耸动。
店铺招子林立,商品琳琅满目,吆喝声此起彼伏,果真是热闹得紧。
还真是和后世的步行街很像啊!刘台心里暗道。
蕃坊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面积不小,已经有广州城一半大小。
若是再算上蕃坊周围的寺庙以及南海县的建筑,那总体范围就比广州城还大了。
街上蕃人眾多,不愧是蕃人聚集区有白皮高鼻的阿拉伯人和波斯人,有裹著头巾的印度人,甚至还有肤色默黑的非洲人当然,街上也有很多出来游玩的唐人。
唐末的时候,坊市分离的制度已经渐渐有些鬆动的跡象。
而在海商眾多的广州,这种鬆动更早些。夜里来蕃坊继续吃喝娱乐,已经是广州人的常见行为。
更別说適逢佳节,更要好好玩耍一番。
刘台二人一路走著,蕃人、唐人们说著各自的语言,形成一波波嘈杂的声浪,扑面而来。
当然,蕃坊里还是以蕃人为主,因而空气中充斥著奶酪、蜂蜜、麝香和胡椒等蕃人常用的香料调料气味。
不过和蕃人身上的气味混杂过后,那感觉就有些酸爽复杂了。
刘台边走边吃边看,发现蕃人主要是阿拉伯人和波斯人居多。
原本海上主要是波斯人的天下,后来阿拉伯人崛起,形成了如今两分的局面。
之前刘台已经了解了一些,现在的蕃长汉姓蒲,名曰珂末,乃是波斯人。
不过刘台现在暂时还没有与他接触的打算,因为自己还没有理清楚思路。
等到思路更成熟更成型时,就要和这蒲蕃长好好沟通沟通。看看哪些地方可以更好的合作。
也顺便从他们嘴里再了解一下海外的情形,毕竟这个对刘台来说,算是一个短板。
以前研究歷史,也主要是专注国內,对国外了解得较少。
现在则要好好补充一下这方面的知识,必要时还要组织船队亲自去看看,才能最终决定自己的海外方略。
刘台还著重查看了蕃商贩卖的货物,特別是玻璃、水晶等物,这些都是后续可能用到的。
刘台想的是什么时候能把这些工匠忽悠过来,为他烧制玻璃,这可比自己培养要快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