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去医院(1/2)

陈默將视线继续放在窗台附近,逐步下移,在足跡的前方,窗台內侧那布满灰尘的木质边缘上,有一道异常清晰的长条状压痕,

大约一尺多长,宽度和形状都非常规则,像是某种坚固的条状物体曾稳稳地搁置在上面。

压痕的灰尘被完全压实,甚至能看出物体底部的细微纹理。

在压痕前端边缘的灰尘里,极其轻微地散落著几粒极其微小黄铜色的金属碎屑,

如果不藉助强光手电和放大镜,几乎无法察觉。

陈默的心臟剧烈跳动,他戴上手套,动作极轻地俯下身,用镊子小心翼翼地夹起一粒碎屑。

在强光下的碎屑呈现出熟悉的金属光泽。

他看向沈岭,沈岭的眼中也闪烁著同样的光。

“枪管。”陈默的声音低沉而肯定,带著一丝凝重,

“这是枪械射击或退壳时可能崩出的金属碎屑,大概率是弹壳或机匣部位。”

“这个压痕…是枪托底部或者稳定支架的痕跡,行凶者应该是把这里当成了射击阵地,用窗台作为依託,稳定地瞄准了下方的目標。”

技术员李伟下意识地瞥了一眼陈默,

明明是法医,却对痕检的敏锐度和专业术语了如指掌,甚至比老痕检还要专业。

李伟不敢耽搁,立刻行动起来,

小心翼翼地在窗台压痕处和足跡周围撒上磁性指纹粉,又用静电足跡吸附膜仔细覆盖提取那两个清晰的足跡模型。

陈默盯著足跡看了一会儿,若有所思。

他深知,与后世相比,这个时代的痕检技术太过落后,没有三维扫描,没有高解析度数字成像,

资料库匹配能力也十分有限,鞋底纹资料库不完善,自动比对能力差,

微量物证分析能力更是捉襟见肘。

能从足跡上提取和分析的信息十分有限,如果要找到突破口,枪枝线索至关重要。

他能明显看出这是54式手枪,但如何將这一线索转化为证据呈现,这是个问题。

沈岭站在一旁,目光不自觉地落在陈默身上。

今晚的陈默不仅身手矫健,痕检流程也十分熟练,难不成法医都是这种“多边形人才”?

她若有所思地望著陈默的背影,眼神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不过更多的眼神深处那一抹不可察觉的温柔。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原本热闹的现场渐渐安静下来,只剩下勘查设备的嗡嗡声和偶尔传来的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

陈默站在窗前,专注地记录著每一个细节,

楼下的街道上,偶尔有车辆驶过,车灯的光束扫过现场,照亮了警戒线上的反光条,像是在提醒著什么。

风拂过楼道,带来一丝凉意的同时,也裹挟著血气让人感到压抑不已。

“医院那边有消息了吗?”李卫国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带著疲惫。

陈默转过身,看到李卫国脸上布满倦意,很显然今天大家都折腾得不轻。

“嫂子还没脱离危险,医生说失血过多,现在还在手术室,头儿的状態也不好,虽说暂时保住了性命,但医生说隨时都有可能……”警员的声音突然顿住了。

陈默闭上眼睛,深吸了一口气,他能感觉到太阳穴突突地跳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