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重开维修部(1/2)

“拿著!”

刘科长把批覆的报告递给王卫国。

“去枪械库找老李办手续。王排长,记住你的承诺!枪是给你保卫国家財產和同志安全的,不是烧火棍!出了任何岔子,我拿你是问!你们王国栋主任也跑不了!”

“是!保证完成任务!枪在人在!枪弹安全!请刘科长放心!”

王卫国“啪”地一个立正,敬了一个標准的军礼,双手接过那份批覆。

......

在枪械库,保管员老李仔细核对了批覆文件和证件。

他打开一个沉重的铁皮枪柜,从里面取出一支保养得极好的双管猎枪。

枪身是经典的“虎头”样式,细长的枪管,硬木枪托纹理清晰,握把处被摩挲得温润光滑。

老李又取出两盒印著“12 gauge”的红色纸壳霰弹。

王卫国极其熟练地检查了枪械。

確认无误后,他在一式三份的《武器装备领用登记簿》上,工整地签下自己的名字,並按下了手印。

当王卫国走出武装部时,朝阳已经驱散了晨雾。

他停下脚步,回身,向著武装部庄严的办公楼,再次立正,敬了一个无声却无比庄重的军礼。

回到启明工艺社,他制定了详细的运输计划:儘量白天行车,避免夜间赶路;重要货物必须两人押车;遇到可疑情况,鸣枪示警优先;车上常备撬棍、手电筒和急救包。

当赵铁柱第一次驾驶著掛上“启明工艺社”的解放卡车,载著满满一车发往广州的成品,驶出作坊大门时,所有人都站在门口目送。

这辆“铁马”,载著启明的產品和希望,也象徵著启明正式驶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

生產车间的面积在陈默的规划下再次扩大,用木板和帆布隔出了更清晰的功能区。

除了原有的缝纫区、手工区,还专门开闢了一个角落,摆放著几台新添置的“飞人牌”电动缝纫机。

女工们围著崭新的机器,既兴奋又有些胆怯。

孙婶小心翼翼地摸了摸机头,感嘆道:“这…这得跑多快啊?针脚能稳吗?”

一个年轻女工怯生生地问李秀兰:“李工,这机器…贵吧?万一弄坏了…”

李秀兰拿起一块废布头,亲自示范。

她插上电源,脚轻轻踩下踏板,电动马达发出嗡鸣,机针瞬间化作一道银线,“噠噠噠噠”。

眨眼间一条笔直细密的线跡就出现在布面上。

效率比脚踏缝纫机快了近一倍!

“別怕,机器是死的,人是活的。只要按规程操作,爱惜使用,它就是咱们的好帮手!以后做大批量订单的直线缝合、锁边,就靠它们了。每人轮流学,我亲自教,考核过关才能上岗。”

与此同时,陈默也重操起了旧业。

如今启明工艺社的订单已经走上了正轨,在李秀兰的操持下,熟练的女工们已经能够圆满的完成任务了。

陈默终於能抽出身来,继续自己的爱好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