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加入核心,言策救灾(后半部分不建议食用)(1/2)

(前情提要:后面一部分具体策略文白夹杂过於严重,可能会引起部分读者不適观感,且意义不大,不建议读者直接食用,跳过並无影响!)

二人並肩在通往太原城的官道上急行著,陈默忽地想起什么似的,转头对上身侧的李世民:

“方才二郎说起城外流民营…易子而食,此等大灾,绝非我俩一家一户之力可解。需得广聚贤才,共商良策,不知二郎心中,可是已有人选?”

“大郎所言,正合我意,一人计短,眾人计长,我心中確有几人,或可共谋此事。”

陈默嘴角翘起,打趣了一句:“哦!是何人能入二凤的眼”。

李世民眼中精光闪现一瞬,就开始如数家珍的点名。

“长孙无忌,我妻兄,才思敏捷,处事縝密,可託付大事!”

“刘弘基,豪侠仗义,素有勇力,在晋阳游侠儿中颇有声望,可助我等招募人手,维持秩序!”

顺畅的说完前两人后,李世民又有些犹豫了。

陈默知道他是在犹豫下一个人选,他便也不打断,就让李世民自己思考。

李世民的犹豫也並没有多久,只几息功夫就说出了第三人“还有唐俭,出身名门,见识不凡,其父与我父有旧,此人爽直豪迈,自到晋阳一地后交友广泛,可作联络太原城中门阀、士绅之用,疏通关节,筹措物资!”

“好!”沉默心中瞭然,,这几个名字,既是他前世史书上大名鼎鼎的凌烟阁功臣,也是此世与李世民相交甚密、能力已崭露头角的俊杰。

只是唐俭这人,此时不是没有投入李世民麾下吗,难道他这么早就已经下注了。

不过既是李世民点的將,也应该没有什么大问题。

反正凭藉他如今他这“惊世力量”,应无凡人能与之比肩,便也不再思虑他想不通的事情。

“事不宜迟,我们这就速去寻他们吧!”

两人入城后,直奔李世民在城中的一处据点。

他第一时间召集了几名心腹家將,低声吩咐几句。

隨后,几人迅速来到临汾茶楼后院一处极其僻静的雅室。

此地闹中取静,正是李世民平日里密议要事的所在。

在来的路上,李世民已遣心腹家將持其信物,分头去请长孙无忌等人。

二人刚在雅室主位坐下,茶水尚未奉上,竹帘轻挑,一位身著月白锦袍、气质儒雅从容的年轻公子便步入室內,正是长孙无忌。

“二郎,甫实兄!”

长孙无忌拱手见礼,目光在陈默身上微微一凝,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讶异。

“辅机,先坐!”

李世民与陈默也起身还礼。

三人寒暄几句,分主次落座。

长孙无忌並未过多客套,直接切入正题,目光沉稳地看向李世民:“二郎遣家將急召,言有要事相商,不知是何等紧要之事?”

“辅机稍安勿躁,”

李世民抬手示意。

“此事关乎城外数万生灵,牵连甚广,需集思广益。尚有弘基、茂约未至,待人到齐,再一併详述。”

隨后,李世民与长孙无忌的对话,便让陈默有些插不上话了。

二人所言,句句切中要害,竟无一句閒谈!

所论皆是长孙无忌近来为李世民奔走,拉拢太原本地豪族、士绅的进展,以及部分可用人才的名录。

陈默心中暗惊,原来早在去岁(大业十一年),李世民隨父李渊四处镇压起义军时,便已在对今日朝局有了预测。

作为其妻兄兼首席智囊的长孙无忌,早已开始为其暗中招揽贤才、编织人脉网络。

但从前的陈默和李世民的私交虽好,但却也没能知道这些事。

看来,经过方才城外那番“捨命相救”和展露“神异”,李世民已真正將他陈默视作了自己人,至少暂时是值得信赖的臂助!

这等核心圈层的机密谋划,也不避讳他了。

不多时,竹帘再次掀起。

一位身著劲装、虎背熊腰、眉宇间带著豪迈之气的汉子,与另一位身著华贵锦袍的沉稳中年,在家將引领下联袂而入。

室內气氛瞬间沉重如铁。

几人纷纷开始討论应对之策。

不得不说,几位虽尚年轻,却已是当世人杰,所提方略,虽无惊世骇俗之语,却尽显老成持重。

侃侃而谈、条理分明,比起朝廷此时混乱低效的賑灾举措,不知强出多少。

就在眾人討论稍歇,饮茶润喉的间隙,李世民忽地將目光投向一直沉默旁听的陈默,眼中带著一丝不易察觉的希冀与探寻:

“甫实,方才我等所言,皆是常法。不知你……可有应对此等大灾的良策?”

他语气郑重,仿佛期待这位“觉醒宿慧”的好友,真能拿出呼风唤雨、点石成粮的仙家手段。

刷!

长孙无忌、刘弘基、唐俭三人的目光,瞬间齐刷刷地聚焦在陈默身上!

作为已决心將身家性命押注在李世民身上的谋臣猛將,他们自然知晓陈默此人,更知他与李世民私交甚篤。

但过往接触中,此人除了一身不俗武艺和对农事、药理的兴趣外,於军国大事上似乎並无建树。

今日竟能列席如此核心的密议,本就令人意外。

此刻,李世民竟在眾人献策之后,点名询问陈默?!

几人心中念头急转:是陈默此前故意藏拙?还是李世民有意藉此机会,將他正式引入核心圈子,故有此一问?

在几位未来名臣良將的注视下,陈默心头也不免一紧。

纵然他此刻身负超凡之力,但面对这些史册留名的人物,那份源於“歷史”的压迫感依旧存在。

他端起茶杯,轻啜一口,藉机平復心绪,脑中飞速整理著“两世”所知救灾信息,那些在报导、文章、甚至影视小说中看到的救灾理念一一在脑中略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