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精夫相义理(1/2)
刘备深知无论刘曜、霍弋,还是黄权,都无法替代吴班的作用,有他坐镇中军指挥,才能让眾將服膺。
因此不管其他人怎么升迁、信任,此刻他最倚重的依然是这位坚如磐石、沉稳可靠的中领军。
吴班確实不负他的期望,在基本框架確定的基础上,制定出了一套完整的执行方案:
廖化等诸將轮流出击,行踪飘忽,彻底打乱吴军的正常攻防节奏!
不过短短数日,承担围困任务的吴军便被內外双重的袭扰弄的苦不堪言,纷纷向诸葛瑾要求调整战法。
“周泰、徐盛、朱然几位將军都说,蜀军太过奸猾,若是照这样下去,他们的弟兄都要被拖垮了!”
“只有儘快寻求蜀军的主力决战,才能彻底解除背后的隱患!”
郑恩、周巨两人如实转述著將领们的怨气,“诸葛將军若是有所担心,只要您愿意接手他们的防区,他们自会领兵教训关兴、张苞那两个毛头小子!”
这其中怨气最大的便是周泰,他被张苞的疑兵所诱,结果中了埋伏,折损了千余兵马。
虽然收到陆逊的军令,不得不听从诸葛瑾的调遣,但周泰等人对於这位温和保守的诸葛瑾却很不满意:除了不停的调整布防区域,便是严令各军不得主动出击,处於被动挨打的局面,简直是畏敌如虎!
他们几个也曾经派人向陆逊稟报,但陆逊的回答一如往常的简单直接:子瑜的部署便是我的意思,若敢违令,擅自出战,以军法论处。
当时陆逊派诸葛瑾前去总揽大局,便是认为他的战略眼光、谨慎稳妥的性格,能够稳定吴军的局面,避免被蜀军的诡计所趁。
如今看来,这个决定完全正確,要是没有诸葛瑾在那里压制,徐盛、朱然还好些,像周泰那样性如烈火的將领肯定会中计。
但陆逊自己也有一件事算错了,那就是刘备的主力並没有乘胜追击,而是撤了回去,让他准备的后手落了空。
更奇怪的是,秭归也没有遭遇激烈的抵抗,李异、谢旌仅用了不到一天时间就將其攻克,切断了刘备西撤的通道。
难道他没有意识到秭归的重要性?
就算刘备疏忽了,他身边的黄权、吴班也应该会提醒,或许他另有图谋?
到了第三天,陆逊终於明白了蜀军的战略意图,心中不由感嘆:按照刘备如今策略,看起来是想要用疲兵之计,將围困马鞍山的几支大军一口一口吃掉啊。
好大的胃口啊!
既然刘备退回去了,那我军便要逼上去!
此地终究是东吴的地盘,无论粮草还是后勤,都是我军占据优势,就看谁能耗得过谁!
陆逊將收拢的潘璋部编入了中军,总计约七千余人,再加上留守的一千水军,水陆齐进,再度向马鞍山合围而至。
陆逊的主力一到,立刻便让吴军围攻的强度再度提升,而廖化、傅肜等人尝试的几次突击,都无功而返。
於是,就在马鞍山下,方圆近百里的范围內,展开了艰苦的拉锯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