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纷乱地星,非常常態(2/2)
这艘飞船的名字叫做元祖號,可以说是科尔打造的有史以来最强大的战舰。
和原先打造的任何一艘传统型战舰不一样,元祖號及是以大统一理论为核心,以相应的应用技术精心打造出来。
这艘巨大的飞船没有传统战舰的舰身和舰桥设计,而是採用非固定几何结构。
常態为直径28公里的准球体力场聚合体,作战时可通过引力场重构为十二面体棱刺形態。
巡航时可收缩为扁椭球体。
常態模式下,整体质量为月球的八十分之一,核心区域的密度则为1.2x107千克/㎡,由强和力加固的简併材料构成。
整艘战舰上没有配备任何船员,又或者是机械士兵,完全由科尔的核心意识进行掌控在飞船上搭载了3座夸克级质能解离炉,每座核心为直径1.2公里的球形腔室,內置强核力约束场,能將普通重元素的原子核拆解为夸克-胶子等离子体,通过强核力场调控夸克重组,可直接將99%的质量转化为能量。
舰体表面分布的108个引力枢控节点,可生成定向引力场梯度,能够在舰体前方製造空间引力凹陷,后方製造引力排斥场,使舰体隨空间曲率移动。
常態下,可以在120秒內加速到光速的87%。
即便是在行星轨道內,也无需调整舰体姿態,仅需通过引力节点就可以改变方向。
並且还能通过引力场摺叠空间,单次跃迁距离高达2.5万光年。
实际上,科尔开始研发元祖號的时候,单次跳跃的距离並没有这么夸张,最多也就5000光年,还是在后续破解了凯莎的跃迁系统才飆升到2.5万光年。
不过距离虽然增加了,但计算的时间也相应延长。
每次想要进行跳跃,准备时间都在两个小时以上。
这是为了计算目標区域的引力场分布,避免和恆星或黑洞的引力叠加。
由於是非传统类型的战舰,所以元祖號也就没有所谓的金属装甲,而是完全採用依赖四大基本力构建而成的四层力场。
外层为电磁力等离子屏障,由电磁力约束的氢氢等离子体构成,其中等离子体温度高达1.2x10摄氏度。
可以用来抵御能量武器,即便被反物质武器击穿,照样也能迅速恢復。
中层则是由强核力加固的夸克聚合层,厚度约为500米。
对於质量在1x10%吨以下的实体目標,可直接通过强核力解离其原子核,並將95%的能量转化为自身能源-单次可承受1.2x105吨tnt的轰炸,即便是超过了,也只会导致局部立场崩溃。
倒数第二层为弱核力调控的中微子偏转层,通过改变弱核力耦合常数,使辐射粒子发生衰变,可中和敌方辐射武器,如中子流炸弹。
最为核心的核心层,是一面引力场坍缩盾。
由12个引力枢控节点聚焦生成的微型引力阱,其强度接近中子星表面引力的五分之一任何突破前三层的攻击,如恆星级能量炮,都会被引力阱捕获並坍缩为微型黑洞。
要是能量强度不高,捕获的黑洞还会在12小时內通过弱核力衰变转化为能量,又或者是將其拋射到安全区域。
而这仅仅只是元祖號战舰的一小部分,武器系统更是夸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