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改造世界(2/2)
眾所周知,地壳的平均厚度为30~70公里,其中还有不少稀土元素並未得到充分利用。
这些开闢者就是通过构建深入地壳的网道,用於开採內部的物质,並为后续行星內部能源开发铺垫道路。
按照奥丁的推演,“创世纪”工程一共分为三个步骤。
1、大陆架构工业化基础层建设。
开採並利用地表上现有的资源,重新构建资源网络以及工业骨架铺设,对后续全面建设固定基础。
2、行星整体金属壳层化与星脉能源网络部署。
构建行星级能量传导与物质输运网络,高效利用地核、地幔热能及地月系潮汐能。
同时,推进地表以及近地空间金属骨架化。
3、近地空间开发与行星引擎整合。
在星球赤道区域下方,地壳圈层处铸造起无比庞大的行星惯性储能和內部震荡平衡矩阵。
到时候,这个巨大的设施就能够行星运转时所產生的巨大能量进行储存和利用。
这样既能確保行星內部的地质活动、同时又能多出一个能量来源,为无数的工厂运转提供能量,维持整个行星机器永不停歇的运转节奏。
到那时,星球將会成为了一个成为一个自我维持、不断增殖的活体金属母体。
日夜轰鸣,永不停息地孕出战爭机器、星舰部件与计算核心单元。
至於大规模的工业开发所造成的破坏,这个並不需要担心,星球的自愈能力是十分强悍的。
並且,这些开採也不是毁灭性的破坏,而是在星球生態圈承受阀值內进行。
在科尔的精准计算和调控下,残留野生动物种群,会依据物种迁徙能力,为其规划保留棲息生態岛链。
然后利用低空无人机群和地面自动化植保单位对森林进行精准规划生產,確保每一颗植物的位置、品种都是最优化。
既可以为其提供足够的生存空间,同时也能够源源不断的生產各种材料。
哪怕是海洋,也会被规划出一片片高度管理化的海洋牧场。
利用水下声波围栏引导鱼群迁徙至富营养区,隨后通过自动化收割平台进行精准捕捞。
至於食物供给,则是由多层立体垂直农业、以及化工合成提供。
只要建设完成,足以为1000亿人提供足够的食物。
这就是科尔推演出来的最优解。
既能將生產力最大化,同时也避免破坏生態环境,保留一定自然风光。
只可惜这个工程量实在是过於巨大,即便是动用他当前的全部力量,並且机械大军还在不断膨胀。
想要將三个阶段全部完成,也需要30年才能彻底完工。
除非在此期间他的技术能够得到跨越式发展,比如研发出反物质技术,或是殖民其他星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