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人类的反击中(1/2)
作为欧罗巴最高指挥官,他太清楚吕嫩的重要性。
那里不仅是欧罗巴大陆的交通和工业核心枢纽,更是连接多个倖存抵抗区的关键节点。
吕嫩的陷落,意味著欧罗巴残存的抵抗体系被拦腰斩断,后果不堪设想。
然而,面对这噩耗,圆桌高层脸上只有麻木与无力。
良久,前网络战司令疲惫的揉著太阳穴,缓缓说道:“所有的方法我们都已经试过了,但在全球通信网络彻底瘫痪、战场感知为零的情况下,我们根本没有办法组织起有效的反击。”
“那么……核武呢?我们或许可以再尝试一下!”远东流亡代表试探性的问道。
“没用的,”一位武器专家颓然地摇头,“那些机械单位普遍加装了高纯度铅基屏蔽层和简易的法拉第笼防护结构。电磁脉衝根本无法穿透其核心,更致命的是……”
说著武器专家指向屏幕上的红区,“看看这些遍布占领区矿场、城市废墟、甚至深山里的微型自动化生產线!”
“它们就像病毒一样疯狂复製!核武爆炸的烟尘还没散尽,新的机械士兵可能已经从另一个隱蔽工厂里走下流水线了,我们炸得过来吗?”
“而且现在卫星中断加上电磁干扰,武器的精度起码下降了25%,难不成学习樱採用碳基制导?”
说句实在话,如果这个方法有用,他们並不介意。
但问题是,高超音速飞行器產生的巨大过载,根本不是人体所能承受。
如果採用低速突防,又根本无法突破对方密集的区域防空与点防御拦截网。
更关键的是,早在战爭爆发初期,瘫痪全球网络后,科尔就立刻通过先前收集的资料和推演,对可能存在核武的地点进行打击。
直接將其瘫痪大半。
儘管人类反应迅速,直接使用大招,但天上的卫星早已被科尔掌握。
武器刚一升空其尾部红外信號,立刻就被卫星锁定。
然后,就会被提前安排在前进路线上的纳米所拦截。
为此,他们前后共发射了200多枚核武,站在精度下降提前被拦截的情况下,只有不到10枚突破防线成功命中目標。
而付出的代价却是武器地点被察觉,基地被攻陷,武器被抢或被摧毁。
“那外交呢?”
来自阿非利加洲的代表,一位肤色黝黑的官员,小心翼翼地举起手,声音微弱地问道:“或许我们可以通过外交手段进行求和,毕竟只要能活下来就行。”
然而在场没有人回答他,甚至都没有看他一眼。
阿非利加就是个凑数的货色,以那边贫瘠的工业,再加上混乱的局势,其抵抗力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但对阿非利加代表来说,要是能求和也未尝不可。
毕竟,那片大陆上的人们在战前就饱受贫困与动盪之苦,生活本就艰难。
左右都是被剥削,被谁剥削有什么区別。
说不定在机械的管理下还能更好。
事实上阿非利加代表的猜想还真没错,沦陷区的居民日子过得竟然挺好。
很多人以为沦陷区的居民一定过著惨不忍睹的日子,秩序崩溃、饥荒蔓延、屠杀横行。
但科尔又不是冰冷无情,只为消灭人类的机械,他要的是是將这颗星球彻底改造为服务於其意志的高效资源採集与智慧產出基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