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幸福之城(1/2)
“各位乘客,飞船即將启动,请系好安全带。当前航线:木星星环城至水星矿业区,预计航行时间为4小时26分钟。”
隨著科技的发展,人类的飞船早在威慑纪元前就已经实现15%的光速巡航,当前主流型號更是突破到20%。
不过鑑於科尔搭乘的是观光型飞船,其峰值速度也就15%光速。
从木星到水星一共需要4小时26分钟。
平心而论,以现在人类的技术储备,要是全力投入科研攻坚,光速飞船的理论突破周期很可能压缩到十年以內。
可惜,如果就是如果。
而且即便研究出了光速飞船,也不见得是好事情。
现在的人口虽然骤减到只有九亿,但要完成全种群的星际迁移,所需的飞船依旧是个天文数字。
毕竟,又不是只要把人塞上飞船就可以,还需要考虑吃喝拉撒,以及飞行过程中的损耗。
就算拥有光速舰队,估计也只有少部分有钱有势的人能够享受到。
至於那些普罗大眾的下场,用脚趾头想也知道,大概率会成为宇宙版的“澳洲大移民”。
隨著一阵轻微晃动,飞船逐渐脱离星港。
科尔透过舷窗最后看了眼星环城,隨后收回目光。
……………………
作为太阳系类地行星中体积最小的天体,水星因为近日轨道特性形成了极端苛刻的环境
在缺乏大气层保护的情况下,水星白天的温度可以达到427度,而到了晚上温度会骤降到零下173度。
然而,水星却有一个其他星球无法比擬的优势,就是整个星球几乎都是由金属矿物构成。
虽然水星的质量只有地球的5.51%,但其核心却占据了体积的60%。
地表金属丰度有6%~9%,其地下却完全由金属构成。
除了蕴含大量的铁和镍,还拥有少量硫、钾、硅等轻元素。
这种地质结构使得水星採矿对三体人类而言,技术门槛並不高。
只需派遣標准採矿机器人实施定向爆破与磁约束採集,就能完成矿物採集作业。
这也解释了为何水星能成为仅次於火星的资源中枢
至於为什么不选择小行星或是陨石带,纯粹是因为资源太少。
比如火星与木星之间的小行星带,儘管拥有12万颗直径超过1公里的小行星,但总质量却仅为月球的4%。
且受引力弹弓效应影响,天体轨道稳定性极差。
比如原主父母,就是在小行星带中採集矿结果意外碰见陨石从而丧命的。
隨著飞船进入水星同步轨道,水星城的轮廓逐渐清晰。
作为人类最早的地外定居点,水星城採用的结构和星环城类似,都是轮辐形。
以中心枢纽为核心,通过数十条辐条连接环形居住舱,形成类似自行车轮的结构。
不过隨著扩张,原本的结构出现些许不协调。
即便是通过肉眼也可以看见在庞大的水星城上,附带著一些奇形怪状的建筑。
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很简单,在这里能发大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