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史记抄了资治通鑑?(1/2)

“弘扬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大型古装电视剧《还珠公主》即將登陆国家电视台!”

张季中死死地盯著那行字,眼睛瞪得像铜铃。

他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因为熬夜太多,出现了幻觉。

他抬手,狠狠地揉了揉眼睛,再定睛看去。

那行字,依旧在那里,鲜红,刺眼,带著一种不容置疑的权威。

这……这是怎么回事?

他不是被停职了吗?

《还珠公主》不是被叫停了吗?

央视的官方网站,怎么会发这样的新闻?

就在他大脑一片空白的时候,他那个老旧的传呼机,疯狂地响了起来。

他拿起来一看,是燕京电视台一个老朋友发来的。

“老张!快看我们台的网站!臥槽!牛逼了!”

张季中心里带著巨大的疑惑,又手忙脚乱地打开了燕京电视台的网站。

同样的,首页最显眼的位置,掛著一条几乎一模一样的新闻。

——“强强联合!燕京电视台將与国家电视台同步播出年度大戏《还珠公主》!”

如果说刚才还只是震惊,那现在,张季中是真的懵了。

他感觉自己的脑子,就像一团被猫玩过的毛线,彻底乱了。

这到底是在唱哪一出?

“叮铃铃——”

桌上的电话,第三次响起。

张季中木然地接起,电话那头,还是助理小王那激动到破音的嗓音。

“张主任!您看今天的《华夏文化报》了吗?快看啊!头版!有人发了一篇文章!”

“什么文章?”张季中下意识地问道。

“您自己看就知道了!我的天,写得太狠了!太解气了!”

掛了电话,张季中立刻衝出办公室,在走廊的报刊架上,找到了那份《华夏文化报》。

头版的正中间,一篇文章的標题,如同利剑出鞘,瞬间刺入了他的眼球。

《论〈史记〉如何抄袭〈资治通鑑〉》!

这是什么虎狼之词?

张季中带著满腹的狐疑,快速地阅读起了文章的內容。

文章的开篇,並没有直接提《还珠公主》或者琼姚,而是用一种非常学术和严谨的笔触,探討了一个看似荒谬的命题。

“……眾所周知,《史记》成书於西汉,而《资治通鑑》成书於北宋,两者相隔千余年。若有人言,司马迁抄袭了司马光,世人必將嗤之以鼻,斥其为无稽之谈,荒天下之大谬。”

“然,近日坊间却有此奇谈。一部早已立项报审,並有明確官方记录的作品,竟被一部后出现、后创作的作品,反指为『抄袭』。”

看到这里,张季中的呼吸,猛地一窒。

他知道,正题来了!

文章话锋一转,不再藏著掖著,直接將矛头对准了这次的抄袭风波。

“……某剧,暂称之为《公主》,其剧本於今年三月初,便已正式提交至燕京电视台进行內部审核,並留有清晰的收件记录与时间戳。三月中旬,该剧本被正式上报至国家相关部门进行立项审批,此流程,亦有完整的官方文件可查。由此可见,成书时间不会晚於二月。”

“而另一部由海峡对岸某知名作家创作的,暂称之为《格格》的剧本,其首次在大陆寻求合作方的时间,已是四月下旬。试问,一部三月份就已经『备案在册』的作品,如何去『抄袭』一部一个多月后才出现的构思?”

“难道,时间可以倒流?难道,西汉的太史公,真的能拥有一台时光机,去到北宋,窃取温公的文稿吗?”

文章的语言,犀利,尖锐,充满了辛辣的讽刺。

它没有用任何情绪化的词语去谩骂,但每一个字,都像一记响亮的耳光,狠狠地抽在琼姚和她支持者的脸上。

它不跟你辩论故事有多像,不跟你掰扯人物有多雷同。

它只跟你讲一件事——时间线!

一个铁一样的事实!

一个任何人都无法辩驳的逻辑!

文章的最后,更是用一段话,直接为此事定了性。

“……以『影响关係』为名,行打压优秀作品之实;借『维护原创声誉』之口,行顛倒黑白之恶。此种风气,不可长!此种行径,当喝止!真正的文化交流,应建立在相互尊重、以理服人的基础上,而不是凭藉名气与资歷,便可指鹿为马,混淆视听。我们期待《公主》的播出,也相信,观眾的眼睛,是雪亮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