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片场智多星(1/2)
“呼——”
一口白气从曹煦嘴里哈出,在零下几度的无锡清晨凝而不散。
他紧了紧身上的军大衣,这玩意儿虽然笨重,但保暖效果是真不赖。作为《水滸传》剧组一个不起眼的实习生,能混到一件,全靠他那张巧嘴和“智多星”的名头。
一个月前,他还窝在2025年那间不足十平米的出租屋里,对著电脑屏幕上惨澹的电影票房唉声嘆气,梦想著有朝一日能执导一部惊世之作。谁承想,眼睛一闭一睁,好傢伙,直接回到了1996年,回到了自己在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大四的时候,不偏不倚,正好赶上当年学校安排来央视《水滸传》剧组实习。
起初几天,他还处於懵圈状態,每天顶著“我是谁,我在哪儿,我要干什么”的哲学三问游荡在片场。但骨子里的机灵劲儿和那份来自三十年后的“先知先觉”,让他很快適应了这里的节奏。
他太清楚《水滸传》这部剧在中国电视剧史上的地位了,也太清楚这部剧拍摄过程中的种种艰辛和趣闻。凭藉著后世积累的那些看似无用的剧组经验和对剧情、拍摄技巧的独特见解,他总能在一些小地方帮上大忙。有时候导演张绍霖也对这小伙子的歪点子讚不绝口。
一来二去,剧组里的人都认识了这个嘴甜、脑子活、总能出其不意解决问题的大四实习生。
也不知道是谁先起的头,给他安了个“片场智多星”的绰號。
曹煦对此颇有微词,他不止一次在私下或半开玩笑的场合纠正:“各位大哥大姐,请叫我『片场小诸葛』,听著就有文化!”
结果大家哄堂大笑,说:“小曹啊,叫『小诸葛』,那不成《三国演义》片场了?串戏了,串戏了!『智多星』好,水滸特色嘛,贴切!”
曹煦无奈,行吧,智多星就智多星,好歹也是梁山头號军师,不亏。
“曹煦!曹煦——!导演找你,赶紧的!”
剧务老高的嗓门跟铜锣似的。
“来嘞!”曹煦应了一声,一溜小跑,朝著临时搭建的导演棚奔去。
棚子里,炭火盆烧得正旺,驱散了不少寒意。总导演张绍霖正黑著一张脸,手里那根平时用来指点江山的细竹竿,此刻被他捏得咯吱作响,显然是气得不轻。
旁边,副导演、摄影师等人也是大气不敢出,气氛凝重得能滴出水来。
曹煦心里咯噔一下,暗道:这是谁又触了张大导的霉头?
他小心翼翼地凑上前:“张导,您找我?”
张绍霖抬眼皮瞥了他一下,语气不太好:“你小子,属兔子的?跑得倒快!”
曹煦嘿嘿一笑,露出一口白牙,那股子机灵劲儿又上来了:“张导召唤,那必须是隨叫隨到,小煦子隨时听候吩咐。”
这插科打諢的本事,也是他能在剧组混得开的原因之一。紧张的气氛,似乎因为他这句半开玩笑的话,稍稍鬆动了一丝。
张绍霖哼了一声,脸上的怒气却未消减:“少贫嘴!叫你来,是有个大难题!”
他指了指不远处已经清场的拍摄区域,那里是王婆茶坊的一角,灯光师正在最后调试著角度。
“王婆茶坊,潘金莲和西门庆眉目传情那场戏。”张绍霖揉了揉太阳穴,显得有些疲惫,“这部分的女主角王司懿,你知道的,宝岛那边过来的,人是漂亮,气质也好,可就是……”
他顿了顿,似乎在斟酌词语:“就是演不出潘金莲那种骨子里的媚劲儿,那种带著点市井气的风情,你懂吗?不是单纯的漂亮,也不是青楼女子的那种风尘,而是……唉,说不清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