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啥都不会(2/2)

石开把《纪效新书》往怀里一揣,又重新回到了后院。

此刻,那十个汉子还在扎著马步,一个个汗流浹背,却无人吭声。石虎正瞪著眼睛,在队列里来回巡视。

看到石开回来,石虎连忙上前:“大人。”

“嗯,”石开点了点头,晃了晃手里的书,“让他们歇会儿。”

汉子们如蒙大赦,顿时瘫坐了一片,大口地喘著粗气。

“都看好了,这叫队列!”石开翻开书,现学现卖,开始讲解最基本的站队、转向、齐步走。

他的讲解磕磕巴巴,很多地方自己都还没弄明白,但配合著书上的图样,倒也能比划个七七八八。汉子们虽然听得云里雾里,但总算明白接下来要干什么了。

一整个上午,后院里就充斥著石开那不甚熟练的口令声和汉子们乱七八糟的脚步声。

石开看著他们手里握著的长枪,又皱起了眉头。

《纪效新书》里说,长枪是百兵之王,结阵对敌,威力无穷。可他们是亲兵,是自己的贴身护卫,总不能天天扛著一丈多长的长枪跟在自己屁股后面吧?真要在巷子里、屋里动起手来,长枪根本施展不开。

看来,武器也得换换。石开暗自盘算,腰刀、短斧、甚至是手弩,似乎更適合亲兵的定位。

不过这都是后话了。

“停!”石开喊了停,看著这群气喘吁吁的汉子,又看了看天色,“今天上午就到这。接下来,绕著校场跑,我跟著你们一起跑。跑不完的,中午没饭吃!”

说完,他自己率先迈开步子,沿著校场跑了起来。

他跑得不快,甚至有些踉蹌,呼吸很快就变得粗重。但他没有停。

那十个汉子愣了一下,隨即也默默地跟了上来。他们没想到,这位娇生惯养的百户大人,竟然会跟著他们一起受这份罪。一时间,眾人心中都涌起一股莫名的情绪。

……

午时,厨房里飘出了浓郁的肉香。

一个大木盆被抬了上来,里面是满满一盆燉肉,旁边是两大桶冒著热气的白米饭。

“开饭!”

隨著石开一声令下,汉子们一拥而上,也顾不上烫,抓起碗筷就狼吞虎咽起来。

石开也盛了一碗,夹起一块肉放进嘴里。肉燉得很烂,但一股土腥味和膻味直衝鼻腔,而且肉质粗糙,肥肉腻得慌。

他勉强嚼了两下,就皱著眉咽了下去。

再看那十个亲兵,却吃得满嘴流油,不时发出满足的呼嚕声。他们把每一块肥肉都视若珍宝,连盆里最后一点油汪汪的肉汤,都用米饭颳得乾乾净净,生怕浪费了一滴。

石开看著这一幕,心里有些不是滋味。

他想起了昨天在冯家楼,自己还嫌弃那扒鸡的鸡皮太油。而眼前这些人,却把这堪比猪食的燉肉,当成了无上美味。

“真他娘的浪费……”石开低声骂了一句,也不知道是在骂自己,还是在骂这个操蛋的世道。

吃完饭,石开把眾人都打发去休息,自己则一头钻进了厨房。

厨房里,一个五十多岁的矮胖妇人正在收拾碗筷,她就是所里的厨娘,大家都叫她刘妈。

“刘妈。”石开走了进去。

“哎哟,大人,您怎么到这儿来了,油烟气重。”刘妈连忙擦了擦手,有些受宠若惊。

“没事,我来问问。”石开指了指那只空空如也的木盆,“今天的肉,不好吃。”

刘妈脸上一红,有些侷促地说道:“大人恕罪,是老身手艺不精。而且……而且买来的都是些便宜的边角肉,好肉太贵了……”

“我不是怪你。”石开摆了摆手,沉吟片刻,用他那点可怜的现代烹飪知识说道:“以后,可以去买些猪下水回来,肝、肠、肚子,这些东西便宜,但也是肉,也能解馋。只是味道重,得多收拾。”

“下水?”刘妈愣住了,“那东西腥气太重,狗都不吃,怎么能给大人们吃?”

“我教你法子。”石开道,“收拾乾净了,用大量的葱、姜,再倒点酒进去,反覆搓洗,能去不少腥味。燉的时候,多放盐,多放料,实在不行,就用大料和茱萸,味儿重的香料,把那股腥膻味给压下去。”

他说的茱萸,就是这个时代常见的辛辣调味品。至於辣椒,此时虽已传入中国,但还未普及,主要还是作为观赏植物。

刘妈听得一愣一愣的,將信將疑。

“还有盐,”石开又问,“家里的盐够用吗?”

提到盐,刘妈脸上顿时露出了笑容:“够用够用!多亏了老太爷的福,城里东街的德盛盐铺,每隔一月都会孝敬两大包青盐过来,说是……说是请咱们所里的大爷们多照应。家里的盐,敞开了用都够!”

石开闻言,心中瞭然。这又是老爹留下的一份“產业”。一个盐贩子,巴结他这个小小的百户,无非是想在贩运私盐或是遇到什么纠纷时,能有个穿官衣的出来撑腰。

这大明朝,真是处处都是生意。

“那就好。”石开点了点头,“以后做饭,盐別省著,让兄弟们吃得咸一些,出汗多,得补盐分。就按我说的法子试试,要是做得好了,我赏你。”

“哎,哎!小的记下了,一定试试!”刘妈连声应道。

从厨房出来,石开看著庭院里慵懒的阳光,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练兵、吃饭、拉拢人心……他这个百户所,就像一个破败的茅草屋,需要他一根根地加固房梁,一片片地填补漏洞。

他抬头看了看那张被自己嫌弃的硬弓,又捏了捏自己依旧有些发软的腰。

这躺平之路,任重而道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