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休息个P!(1/2)

等到唐她们剧组收工,四人终於找到机会凑在一起,热热闹闹地搓了一顿晚饭。

聚餐期间。

毛小彤当著陈玉琪面前,落落大方地与陆承宇互加了微信。

表现的,那叫一个坦荡!

一夜温情而克制的温存之后,第三天清晨,陆承宇在陈玉琪依依不捨的吻別中,踏上了返回魔都的航班,准备全身心投入到《唐探》紧张的后期製作中。

陆承宇不禁回想起与唐的接触。

这个时空的唐,似乎因缘际会下,被命运轻轻拨动了一些轨跡。

她首先发现了《锦绣未央》这个剧本,並主动与陆承宇建立了联繫,让这部剧提前一年问世了,最终在他的建议下,参与了对锦绣未央的投资。

诚然,唐投资的份额不算大,但这部剧在前世,还是有不小的热度。

如今剧本经过优化,修正了几个广受詬病的“毒点”,他相信口碑会有所提升,自然盈利也会提高。

当然,娱乐圈惯常的“带演员节奏”,恐怕依然难以避免。

这几乎是各家公司的標准操作了。

陆承宇不清楚这些变化,是不是因为高中时,意外结识了玉琪,產生的蝴蝶效应,也波及到了,与她相关的唐姐。

陆承宇收起手机,带著一丝深意和满脑子的工作思绪,登上了飞机。

...

回到魔都的陆承宇,几乎只休整了半天,便一头扎进了《唐探》的后期工作。

公司崭新的剪辑室里,顿时热闹起来。

第一次正式操刀电影剪辑,陆承宇最初的节奏,难免有些混乱。

剪辑工作如同解谜。

需要重组素材之间的逻辑。

这让他深刻体会到,不同类型电影,对剪辑的独特要求。

例如诺兰的《记忆碎片》,其顛覆性的逆向敘事结构,要求剪辑师,以近乎严苛的精度控制每个片段的时长和信息量,確保观眾,能在看似破碎的影像中,逐步拼凑出真相。

这意味著,必须將按正常时序拍摄的素材,精確切割成平均3分钟的倒敘段落。

每个片段既要埋下关键线索,又要刻意製造那种记忆断层般的悬疑感。

而在动作戏的剪辑上,则普遍遵循著“3秒法则”,单个镜头平均时长不超过3秒。

以此维持高速的紧张感,和视觉衝击力,在帧级精度上,操控观眾的心理节拍。

当然,並非所有影片都套用同一模板。

《谍影重重》系列就將这一標准,压缩至惊人的平均1.8秒/镜头,创造出独特的眩晕式节奏。

反之,像《爱在黎明破晓前》这样的经典文艺片,则採用平均12秒/镜头的长呼吸节奏。

这对剪辑点的隱蔽性,和流畅度提出了截然不同的、更高的要求。

所以说,学会融会贯通比什么都好,这些当然需要一部部电影,慢慢累计起来的经验。

在路扬师兄的悉心点拨下,他进步速度堪称突飞猛进。

陆承宇一头扎进工作,彻底进入了忘我状態,其中有一周,他甚至直接住在了公司,一天忙十四小时都不止。

他那原本略显空荡的办公室里,硬是隔了一间,做为临时休息室。

结果是功夫不负苦心人,不到一个月,《唐探》的全部后期工作,就已经完成。

略感遗憾的是。

现在已错过了热闹的十月国庆档期。

接著是上映前的送审,陈梓希也同步进行电影上映相关的推进工作,陆承宇果断拍板,將上映日期定在了11月11日。

而后续的宣传发行等具体工作,他放心地交给了梓希姐去执行。

陆承宇该谈的都已经谈完了。

刚处理完电影事宜,一通电话又接了进来。

电话那头,是至冬资本的执行长项鹏图,这位公司的元老,带来了关於后世《哪吒》的导演杨於的最新回復。

陆承宇对著电话那端沉稳地说道

“鹏图,既然他们还是坚持要自己做公司,那就入股吧,他的条件我都答应了。”

“但股份,最好不能低於20%,能谈多高,就谈多高吧。”

年初起,至冬资本就开始接触杨於的工作室,目標本是收购工作室,並签下杨於这位潜力巨大的导演。

然而杨於態度一直很坚决,拒绝收购,直到现在,也最多能接受外部投资入股,当然,这里面不止是资金的投入,还有未来的项目扶持等等要求。

掛断电话,陆承宇踱步到窗边,此时此刻,窗外正下著滂沱大雨,密集的雨点敲打著玻璃,城市的喧囂被雨幕隔绝。

他望著雨景

起伏的心绪逐渐沉淀下来。

陆承宇心绪平静后,便也不强求了,趁著对方还没有引起业內高度注意,他们也接触的早。

能早点入股就入股吧,总比没有的好。

想一想…

今年计划中的又一件大事,算是解决了。

陆承宇重新坐回椅子上,拿著手机给孟子仪回了几条信息,接著,又和刚进组几天的陈谣聊了几句。

《无心法师》是按照网剧模式拍摄的,筹备期相对较短,唐人那边几乎是剧本一过审,就开始安排了,到现在已经开拍一周有余了。

之后,陆承宇与姜珮瑶浅聊了一番,心有些许亏欠的他,跑了几趟,了点心思,买了礼物,製造惊喜。

也幸好,当时她住在觅山河的新公寓,还没回学校,否则自己真是分身乏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