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华歆的三封推荐信(2/2)

简雍似是而非地摇了摇头。

他也不清楚华歆是在闹哪一出,这封信还是华家老僕呈交上来的。

按理来说,高唐是华歆的老家,要来帮扶家乡的文化也当是华歆自己先来,结果这推荐信上喊的全是別人,陶丘洪和华缉都是平原本地人也就算了,管寧可不是平原人士,能来靠的就是华歆的人脉和交情了。

不过管寧倒也算是华歆的知己好友。

不仅是华歆的同门师兄弟,管寧还与华歆、邴原三人並称“一龙”,分別代表龙尾、龙头和龙腹。

虽说《世说新语·德行》中记载还有二人割席断交的经典,但不可否认的是早年二人就是至交,且相约一同到中原各处游学,关係匪浅。

况且华歆当上司徒后还曾向曹丕举荐过管寧,要说二人从此不再来往,应当是不大可信的,那样的话,华歆也就不必做无用功去邀请了。

苏淮收起举荐信,嘆了口气道:“好吧,有这三人加入,高唐书院的名声也能更响一些,真要让来敬达一个人挑大樑还是很有压力的。”

“他们二人现处驛站等候,你直接带人前去迎接就行,切莫失了礼数。”

简雍又將郭嘉给的郡丞印綬丟过去,补充一句道。

“哪二人?”苏淮问道。

“陶丘洪和华缉,幼安公还未至。”简雍平静答道,据华家老僕说,其实华歆的邀请信已经发出去一个多月了,也就是说只要人还在中原,不是蹲在川蜀亦或是交州那种地方,大概率到达平原的时间都差不多。

而如今管寧还没来,一个可能就是不想前来,另一个就是没收到信。

驛站中。

陶丘洪和华缉挑了个偏僻角落相对而坐,时而笑著谈论经学,也並没有感到无聊,虽说二人在此之前从未见过面,这次因为华歆的邀请同时前来,也有些相见恨晚的感觉。

华缉作为华歆的弟弟也是才智过人,后来貌似还被曹魏封为了列侯,混到这等层次没点真才实学还真不行。

更让陶丘洪惊讶的是,华缉明显比他兄长华歆的人品性格好多了,言谈举止无一不透著儒雅学士的气派,至於华歆那个一言不合就打击人的傢伙……唉,怎么差距就这么大呢。

“子林兄,我们要等的人到了。”

华缉轻抿了一口酒,见陶丘洪愣神,於是目光温和地看向驛站大门道。

陶丘洪这才回过神,转头看去,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十七八岁年纪的青年,身后跟著两名老兵护卫。

这一幕让陶丘洪有些诧异。

辅佐刘玄德扫平青州的奇才竟如此年轻吗?

苏淮长揖一礼,神色郑重地说道:“在下平原郡苏淮,字子韞,见过二位前辈。”

“我等山野之人,当不得苏郡丞如此大礼。”华缉和陶丘洪相视一眼皆面露微笑,隨后同样回敬了一礼道。

性格谦逊、稳重,虽持大功却能够不骄不躁,在这样一个本该是少年狂傲,意气风发的年纪能做到如此內敛锋芒,此子未来必大有可为。

苏淮完全不知道自己就下意识地一番举动,竟让面前二位大儒起了惻隱之心。

他只是觉得自己站在这种大儒学者的面前,有种当年学生被老师叫到办公室的羞惭感。

而且,陶丘洪和华缉二人也確实算得上是平原这地方有大学问的名家,他礼贤下士一点也很正常啊,难道要一上去先骂两句老登你好,小爷我是某某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