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招贤也是有区別的(2/2)
刘备不以为然,反而更收不住了:
“子韞你有什么奇思妙策也可儘管去做。”
“算了,我可不想让玄德公为难。”
苏淮耸了耸肩婉拒道,他要真有心想捣乱,整个大汉都不够折腾的,天子出面都保不了他,还是收著点吧,以免跟商鞅一样被五马分尸了。
待刘备和张既召集兵马赶赴齐国后,苏淮看著刘备顺手丟过来的郡守印綬,有些头痛究竟要不要接下。
其实刘备留著这玩意没什么用,对方不用处理政务,而且还和军方的基层將校混熟悉了,哪怕没有官方印信的出示,也可以隨意调动兵马,反而留下这东西在郡府会更好。
苏淮升任郡守,这也算是刘备能给予的最大文官职位了,没办法,他这个镇东將军麾下也只剩下武官编制可以分配,刘备现在还不是青州牧,名下空置的职位真不算多。
“也罢,就先放著吧,哪天要用再来拿……”苏淮也懒得大张旗鼓去宣布一下,能拿来代行职务就可以,升不升迁对他来说意义不大了。
“你们的书院计划弄得如何了?”思考了一会儿后苏淮朝郭嘉问道。
“正在弄,其实准备工作都做的差不多了,书院那块地的附近我让仲康带人先封锁了,我们的宣传告示已经贴出去了,而且子仲也在动用手头的力量帮我们造势,关键还没有多少反响传来,你定个时间吧。”
郭嘉嘆了口气,贤士哪有那么好求。
而且他们这又不是属於直接朝天下发布招贤令给寒门士子出仕的机遇,那样打破世家的举荐制度有些风险,这样夹个中间阶层好扯皮啊,可以美其名曰我们这是为了让大汉学子进行相互交流,共促文化交流进步。
就跟稷下学宫的性质一般,表面是百家爭鸣,利在千秋,但暗地里齐国上位者也获得了不少的治国方针,还使得天下贤士尽入齐地。
说来也是因为被逼急了,燕昭王才直接颁布招贤令,你要面子是吧,那我不要了,燕国大舞台,有才你就来,毕竟那些贤士中也不是所有人都像孔孟那样醉心於学术和治国,於是会打仗的乐毅跑过去了,齐国差点被玩死……
而现在高唐书院差不多就是在套用稷下学宫的模版。
什么,你说你们世家对此有意见?那你们也可以派人来入书院深造啊。
大儒亲授的机会可不多,先到先得哦。
而借著这个幌子,他们就能顺理成章从中考察挖掘更多的人才来填补官吏的缺口,反正寒门士子也不少,假以时日,有更多像来敏一样的授课讲师加入,就能很快注入新鲜血液,到时候都不用他们挑选,那些出身微末、天赋能力还不错的自己就会跳出来。
並且相较於稷下学宫是属於学者交流的场所,苏淮可是直接面向大眾的,无论是真的怀才不遇,还是大字不识一个的庶民,来了都有教。
“九月中旬吧。”
苏淮隨便定了个时间,错开节日的那个点就行,反正汉代的节日过得也不多,除了春节、元宵、端午也就寒食了,不过这些节日还是有很多繁琐的礼节习俗,除了祭祀、拜年之外,还要扮作兽舞向鬼神祈福,搞巫祝驱邪什么,倒是挺麻烦的,也不知道能不能多放几天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