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Pro的指导!(2/2)
“核心绷得不错,启动爆发力也够。”
他先肯定了基础,隨即话锋一转,手指精准点向陈莽的肩背连接处。
“但你的肩胛骨,在推起后半程,稳定性掉了。
这导致你胸大肌下束的募集感不足,力量传导有点散。”
他又指了指陈莽的手腕:“手腕角度在最后三下有点塌,小臂代偿多了。重量对你轻,但细节不到位,练久了反而容易伤关节。”
一针见血,直指要害。
刚才还嬉笑惊嘆的学员们瞬间屏息,看向陈莽的眼神里多了几分“原来大佬也会被挑刺”的微妙平衡感。
林战的话音刚落,陈莽眼中瞬间迸发出惊喜的光芒!
真pro一出手,就知有没有!
他这两年的训练可不是瞎练。
本身就是医学生,解剖学就有基础。
为了吃透这行,他还硬啃完了砖头厚的《健身营养全书》和《力量训练原理与实践》,把理论底子夯结实了,才敢去健身房当教练。
林战刚才指出的“肩胛稳定性”和“手腕角度”问题,正是书中提过、他自己却一直没彻底参透的细节盲区!
平时没人给陈莽点出来,虽说未必会出什么大毛病,但肯定是会影响进步的。
这针对性极强的点拨,比他自己摸索几个月都管用。
事实上,不少自费报名参加林战的线下训练营的人未必是有多热爱这项运动。
更多的是想留个眼熟,毕竟下个月的省级大学生联赛主裁就是眼前这位。
在林战手把手的矫正下,肩胛如何主动下沉后收,手腕角度如何保持中立,核心如何全程绷紧如铁。
【提示:肌肉记忆(特技)正在生效中!】
陈莽重新躺下,深吸一口气,稳稳推起。
嗡…槓铃离架的瞬间,陈莽就感觉胸口像被点燃了。
目標肌群的发力感前所未有的清晰集中,仿佛每一根肌纤维都被精准唤醒。
更让他惊讶的是,动作轨跡似乎更流畅了,完成同样的重量,竟比刚才轻鬆了不少!
林战抱臂站在一旁,锐利的目光扫过陈莽的每一次推举,从启动到顶峰收缩再到下放控制。
看到陈莽几乎立刻就能將要点融入动作,並且完成得乾净利落,他眼底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讚许。
这小伙子,悟性真不错。
“嗯……动作顺多了。”林战走近,声音沉稳。
“其实关於槓铃臥推,”他略微犹豫后开口,还一边做了个扩胸外展的动作示意,“我个人更倾向於『开肘』去做(手肘微微外扩,而非紧贴身体)。
这样能让你做更多的『肱骨水平外展』,简单说就是更强调胸大肌的发力参与。”
他隨即又摇了摇头,苦笑一下。
话锋一转,语气带上了郑重的提醒:
“不过,这只是我基於自己身体结构和训练经验摸索出来的路子。”
他目光扫过在场的所有学员,强调道:“每个人的骨架结构、柔韧性、关节活动度都不同!
盲目照搬別人的模式,尤其是这种细节,受伤的风险很高。找到最適合你身体的发力模式,才是王道。”
陈莽悻悻地看著林战。
战哥,求生欲太强了……
这甲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