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第一场戏(2/2)

几乎所有学生的目光都下意识地投向了门口这个清丽脱俗的新同学。

打闹停止了,窃窃私语声变小了,连唐宋手里的漫画书都忘了抢。

就在这时,镜头敏锐地切回了窗边。

陈锋的目光,终於第一次,从讲台方向移开了。

他那双冰冷的、仿佛对一切都漠不关心的眼睛,如同被无形的磁石吸引,倏地转向了门口。

当他的视线,穿过混乱的空气,精准地落在刘艺菲身上时......

陈锋的表演,给出了一个剧本之外、却无比精准的反应。

他的身体姿態没有丝毫改变,但那双一直如同冰封湖面的眼眸深处,仿佛被投入了一颗石子,极其细微地波动了一下。

那是一种被意外闯入的光亮短暂刺到的茫然,一种固有的秩序被打破的瞬间错愕,虽然这波动只持续了不到半秒,便迅速被更深的冷漠覆盖,重新归於审视的平静,但那剎那的失神,却如同电光火石,被镜头和监视器后的李导精准捕捉。

“cut!”李导猛地一拍大腿,声音带著发现宝藏般的狂喜,“好!太好了!艺菲的入场感觉对,乾净,纯粹,就是蓝菲琳,陈锋,你那个眼神变化,绝了,剧本里没写,但比写的更传神,石延枫的冰山,被蓝菲琳的纯净晃了一下,这感觉太对了,这条也过了!”

监视器旁,编剧王波也忍不住捂住了嘴,眼中满是惊喜。

陈锋这个即兴的眼神变化,完美詮释了石延枫与蓝菲琳初次相遇时那种微妙的、宿命般的牵引感!

刘艺菲站在门口,听到导演的肯定,微微鬆了口气,但当她下意识地看向窗边那个冰冷的身影时,正好对上陈锋重新投来的、恢復了柔和和温暖的目光。

那目光仿佛带著实质的穿透力,让她心头微微一悸,下意识地垂下了眼帘,手指无意识地捏紧了怀里的书本。

冰与光的初次碰撞,无声却已火四溅。

陈锋和刘艺菲在镜头前的表现,远远超出了李导最初的预期。

监视器里流淌出的画面,让这位经验丰富的导演眼中闪烁著难以抑制的激赏。

“好!太好了!”李导忍不住低声讚嘆,手指无意识地在膝盖上敲击著兴奋的节奏,“这俩孩子……真是挖到宝了!”

他见过太多初入片场的新人演员。

有的用力过猛,表情夸张得像舞台剧,肢体语言浮夸得让人出戏;有的则完全找不到镜头感,眼神飘忽,台词念得像背书,平平板板毫无起伏;

更別提那些需要细腻层次的情绪戏,新人往往要么一片空白,要么哭嚎乾嚎,就是抓不住那份“藏”在细微表情和气息变化里的真实感。

然而,在陈锋和刘艺菲身上,这些新人的通病仿佛被彻底免疫了。

陈锋饰演的石延枫,那份从骨子里透出来的冷冽疏离,不是靠绷著脸装酷,而是通过眼神的精准控制、身体姿態的鬆弛与拒人千里、以及声音里那种打磨过的金属质感。

他往那儿一站,无需台词,石延枫的气场便已瀰漫开来。

刘艺菲的蓝菲琳,则有著未经雕琢的灵动、带著雾气的朦朧美、像初生小鹿般的易碎感。

但当镜头推近,捕捉到她微微蜷缩的指尖、呼吸节奏不易察觉的微妙变化、或是强作镇定下睫毛的细微颤动时,那份剧本要求的“外冷內热”的暗涌便无声地流淌出来。

她的表演没有一丝刻意,仿佛蓝菲琳的灵魂就棲息在她体內,那些细微的反应,不过是角色本能的流露。

他们不是在“演”石延枫和蓝菲琳,他们仿佛就是角色本身在经歷著剧中的一切。

这种近乎“人戏合一”的状態,让监视器后的李导、摄影师、编剧王波,以及围观的岳跃立、戴椿荣等资深演员都感到震惊。

两位老戏骨的惊嘆,代表了剧组所有人的心声。

这份远超预期的惊艷表现,如同一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瞬间在剧组內部激起了巨大的涟漪!

一种无形的、炽热的竞爭意识被点燃了。

李导敏锐地察觉到了这种变化,嘴角的笑意更深了。

这正是他梦寐以求的创作氛围,演员之间良性的竞爭和互相激发,是诞生经典表演的沃土。

他仿佛已经看到,《十八岁的天空》这部戏,因为这群被点燃了表演激情的演员,將会绽放出远超预期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