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榕树下的『诚意』(2/2)

电话那头传来一个语速不快、带著浓厚江南口音的温和男声,正是陈存本人:“哦?年轻人动作很快嘛!方便,自然方便,地点定了吗?你说个地方,我来赴约。”

“北电旁边那家『雕刻时光』,上午十点,如何?”

陈锋报出了早已想好的地点,这咖啡馆离他近,带著点文艺气息,算是世纪之初bj文艺青年的据点之一,也符合榕树下创始人的调性。

“好地方,明天上午十点,不见不散。”

掛了电话,陈锋靠在剧组吱呀作响的旧椅子上,从肺腑深处吁出一口浊气。

眼前发飘,精神骤然鬆懈带来的疲乏感,如同潮水般涌上来,这才惊觉后背的肌肉已然绷得酸痛。

连轴转的高压日子,像根拉得太紧的弦,骤然一松,只剩下嗡鸣的空虚和深沉的倦意。

但心底终究是踏实的。

赚钱大计,总算是有了个好的开始。

次日上午十点,“雕刻时光”咖啡馆的木门被推开,一个身形微胖、穿著朴素灰色夹克、戴著金丝边眼镜的中年男人走了进来,目光在室內略一扫视,便落在角落位置安静坐著的陈锋身上。

他脸上露出標誌性的、弥勒佛似的和煦笑容,大步走了过来。

“小陈作家,久闻大名,今天终於见到本人了,比网传照片上精神多了!”陈存热情地伸出手,声音洪亮有力,与电话里的温和不同,透著一股子干练劲儿。

此人虽在网络上以“妖僧”为笔名搅动风云,现实中却更像一位儒雅的师长。

陈锋起身相迎,握手:“陈主编过奖了,您请坐。”

服务生上了两杯香气氤氳的蓝山咖啡,陈存动作利落地从鼓囊囊的旧公文包里掏出一叠装订好的a4纸,《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列印稿,封面甚至被细心地用彩笔画了个歪歪扭扭的笑脸。

“昨晚收到电子稿,一口气读完了!”陈存坐下,镜片后的眼睛闪烁著精光,毫不吝嗇讚美,“妙!写得是真妙,那种扑面而来的青葱感,初恋的懵懂、遗憾、怀念……挠得人心痒痒,又让人鼻子发酸,小陈,你笔下这份对青春的描摹,有灵气,更有生命力!”

陈锋欠身:“陈主编谬讚了。”

陈存摆摆手,隨即切入正题,神情转为严肃中带著商人特有的精明,“咱们开门见山,作品价值我看在眼里,榕树下的平台你也是知道的,主打的就是这份人文情怀和优质原创內容,《那些年》这部小说,我们非常看好实体出版的前景!”

陈锋点点头,没急著表態,等他的下文。

陈存压低了一点声音,身体微微前倾,脸上掛著弥勒佛般的笑容,语气却带著不容置疑的“诚意”:

“小陈啊,我们榕树下对你这本《那些年》是真心看好,为了表示诚意,我们愿意给你一份优渥的版税合同,考虑到你是新人作者,但作品热度极高,试读反响极好,我们决定,给你一个主推作者的待遇:预付稿酬按『千字一美金』结算!”

“千字一美金?”陈锋端著咖啡杯的手指几不可察地顿了一下,心底却瞬间划过一丝冷笑。

千字一美金?

按2002年的匯率,不过千字八块多人民幣!

这数字,糊弄外行或许能听个“美金”的响动,觉得新鲜。

但陈锋太清楚了,这远低於此时国內出版业给普通新人的稿酬標准,千字三五十元人民幣起步,甚至连一些地方晚报的普通投稿都赶不上。

陈存这老江湖,嘴上说著“主推”、“优渥”,拋出的却是块裹著“美金”衣的廉价硬。

所谓的“诚意”,恐怕更多体现在后续的版税分成和平台资源上,这预付稿酬,纯粹是压成本的试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