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第一桶金【求追读,求月票】(1/2)

【1999年,世纪交替的十字路口,有一条是演员的路,有一条是歌手的路。

在华语乐坛的金色年代,你要选择以下哪个歌手作为打造巨星的对象?

1,金海星;

2,蓀燕姿;

3,容组儿。

宿主享有两次模擬选择机会,请慎重抉择……】

看完虚擬面板上的信息后,沈浪意识到1999年是华语乐坛的一个重要节点。

这一年,许多优秀的歌手即將崭露头角,而他需要在这个关键时期吸引人才,壮大公司。

然而,有一点不好,就是,不是系统安排的艺人,就没有进度条宝箱。

这也让他原本计划通过签一大批艺人来刷5%、10%的进度条宝箱的想法落空了。

实际上,系统早就杜绝了这种走捷径的bug。

不过,没关係。

他可以利用系统安排的艺人去发展公司,等到公司实力强大了,再拿资源去培养其他艺人。

这是一个更为稳健和长远的策略。

回到虚擬面板上,沈浪看到三个歌手的名字:金海星、蓀燕姿、容祖儿。他发现自己一个都不认识。

他自认为自己听歌不少,家里两面墙的磁带。

即使来北漂后,每周都会去音像店逛一圈。

他还会定期购买《当代歌坛》、《乐迷》、《华语乐坛流行报》等音乐报纸刊物。

可以说,对华语乐坛的动態了如指掌。

然而,这三个歌手,他却一点印象都没有。

这也在情理之中。

系统挑选的大多是新人,他们有潜力,但还没有名气。

像范小胖是个例外,她凭藉还珠12的红利,已经在观眾中有了较高的知名度。

而这些新人歌手,虽然未来可能大有可为,但在当下,他们还处於起步阶段。

看了一遍系统给了简要介绍,沈浪做了个总结:

金海星,嗓音空灵,音域宽广;

蓀燕姿,声音独特,风格清新;

容祖儿,形象甜美,舞台表现力强。

每一个选择都有其优势,而这不仅仅是一个关於歌手的选择,更是一个关於未来的布局。

沈浪需要考虑的不仅是歌手的潜力,还有市场的接受度和公司的资源分配。

这是一个复杂的决策过程,需要他仔细权衡。

他决定先利用模擬机会,深入了解每一个选择的可能结果,只有这样才能做出最明智的决定。

“小伙子,到了。”司机的声音打断了沈浪的思绪。

沈浪从对未来的规划和决策的思考中回过神来,取出了钱包,问道:“嗯,好,多少钱?”

司机竖起了两根手指,道:“两块。”

付了钱,沈浪下了车,进了街边的银行。

刚才签合同,潘红业支付了一部分的片酬。

当下对於演员的片酬支付,主要有两种方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