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六章 茶、粮、盐(2/2)
杨怀忠顺著太子的视线,看向同一方向,拱手道
“殿下明鑑,雅州有茶寨三十多座,遍布了所有適合种茶的区域”
“茶寨里,皆都是世代茶农,百年来,形成了村镇一般的存在,可以讲,他们是自治状態”
“雅州衙门常常为了茶叶的正常收缴,对他们多有宽待,甚至经常的法不责眾,所以能和谐相处”
“飞仙茶寨算是胆大妄为,属於特例?”
“殿下明鑑,像飞仙茶寨这样的,確实罕有,不但不上缴茶税,而且走私茶品,劫掠茶商,甚至劫掠给朝廷的贡茶,为患一时”
“固若金汤的天龙关查不出走私?”
“这些防不胜防,比如有些寺庙,在佛经函层內夹茶饼,在柴捆里填茶末,在功德箱底部塞茶膏过关,已成为他们特有的营生”
“比如在棺材里运茶砖,孝子一路哭行,过哨卡”
“比如在牛胃里填塞裹蜂蜡茶膏”
……
“茶寇的走私方法数不胜数”
根据赵祐所了解的史实,官府禁止在茶寨周围种植粮食,或者茶寨周围不具备种粮的土壤,茶农只能从官府手中购得,或者以茶换粮,
经常是春借官粮,秋还三倍茶,若是还不上,会被充作茶奴,基本每日每夜踩茶、啜毒、背茶,直至生命终结,被回收,尸体再利用,
比如人脂炼烛、骨粉增重、髓汤胶粘,头皮刺青……
惨不忍读。
而且茶寨区域往往缺盐,最近的官盐地,也被官府有意设置在离茶寨十日路程以上的地域,以利於管控,
虽然设置重重严苛的防范,依然担忧茶寨独霸一方为患,大於一定长度的铁器,更是禁止持有。
为了不挨饿,不缺盐,茶寨只能年復一年地以茶换官府严密管控之下的粮、盐,
茶叶的暴利,茶农的生存艰难,导致茶寨与官府之间的衝突时有发生。
杨怀忠站在官府立场,讲话自然有失偏颇,但是赵祐不好反驳,他的看法与理解,並无不妥,可谓无懈可击,
看事物的视角,决定了事物的本质,
赵祐想了想,隨口道
“这样一来,即使官府不收飞仙茶寨的成品茶,不给他们换粮换盐,茶寨依赖走私得来的暴利,可以通过其他途径,换取源源不断的粮盐,依然可以生存得很好,甚至强过所有茶寨?”
杨怀忠的神色顿时犹疑,太子这样讲,似乎有刺耳之处,但是不明显,好似在讲,官府对茶寨压榨过重,
朝廷的政策,他不方便多嘴,拱手道
“回殿下的话,此事,属下不清楚”
“据本宫所了解到的,官府严控茶寨的粮、盐、铁,飞仙茶寨是如何置身事外不受控的,並且现在可以自给自足,有千余全副武装的护寨兵士”
杨怀忠从未想过这一层,在他的概念里,有寇,前去剿灭即可,他一时半会儿理解不了,於是沉默静听。
“多营坪驛,设置成堡垒模样,戒备森严,想必是为了防止遭到附近茶寇的袭击,或者只是为了防飞仙茶寨”
赵祐轻轻吁了口气道
“官府防备飞仙茶寨到这般的地步,看来茶寨的实力绝对不俗,绝不是简单的茶农聚集地,王鸕鶿部即使出其不意的突袭,同样危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