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出路(2/2)
“一共卖出了180000斤莲藕,一斤2块,那就是360000。”
“加上泥鰍的收入16200,那差不多就是48万多了。”
方信长出了一口气,这次的收入不少,但更重要的是,他的莲藕出名了。
这么多人买他的莲藕,就是衝著他的质量和稳定来的,这对他更是意外之喜。
名利是一对兄弟,有了名就有利,他的莲藕被认可,这就是他的金字招牌了。
只要他不作死去降低莲藕质量,其实很多时候就有稳定收入了。
“再等两个月,新一批的大棚莲藕就可以出土了,接下来考虑干啥呢?”
方信起身,看著藕田中还有十几亩的大棚莲藕,更多被挖乾净的藕田开始搭建大棚与在栽种。
至於说收来的水田,还没有开始改造,因为里面现在是水稻,得等到9月收完才能开始改造。
但他又不可能只靠种植莲藕,因为拼不贏湖北那边,规模化种植是能碾压很多散户的,那边水多能种藕的地方也多。
古水村、万寿县、甚至说山城省,都是山地丘陵多的地方,能种植莲藕的地方不多。
现在確实赚钱,但抗风险能力太弱了,万一某一年藕的价格急速下滑,他是要亏本的。
如果规模小,亏点无所谓,因为可以扛过去。
但规模大就扛不住了,就像是是小房企出问题倒闭就算了,但横大就很尷尬了。
企业或许没事,但企业老板绝对出事。即使企业老板不出事,但也会赔的裤子都没有。
他可不想今天会所嫩模,明天会所当嫩模。
“是做精加工如藕粉,还是换一个东西种植呢?”方信琢磨著自己学过的大棚种植技术。
得益於后世的网际网路技术的发达,还有农科院一直在公开技术和细节,许多大棚蔬菜种植户出现问题也可以询问。
他当时学过很多大棚种植技术,这些都是超越时代的知识財富,但要怎么用就是另一个学问了。
“找镇长问问,看看有没有工厂可以给我做藕粉的。”他还是想先做一下莲藕的加工,毕竟手里有原料,算是一个稳定的利润。
方信赶到了岩古镇镇府,不曾想听说镇长正在接待其他人。
接待室內。
周军搓了搓手掌看著对面坐著的镇长李涛,问道:
“镇长,我那个豆腐厂,你们还没去看呢?你们什么时候去看看。”
“不用看了,名额已经给人了。”
“那我就真的没机会了吗?要不去再去看看?我豆腐厂可是有机器设备,能加工很多產品,不止豆腐的。”
镇长李涛沉吟一下:“倒不是没有机会,不过得明年了。”
方信的成绩一交上去,他就得到了老领导的夸奖,说找到了一个宝贝。
赚钱的企业有,各个乡镇政府辖区內或多或少都有,但这种有科技含量的,万寿县是真的少。
本来他就比较喜欢方信这种老老实实做企业的,现在更不可能给给周宏机会了。
周军面色一僵,有一句脏话他很想说出口,明年也叫机会?
“那领导我问一嘴,获得扶持的企业老板是谁啊?”
周军不死心,他需要让自己的豆腐进入三个小超市增加盈利渠道,更重要的是,这事关他的面子。
这一切都需要拿到扶持名额。
“古水村,汉方农业的方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