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精简官吏(2/2)
但是还是倾向於裴茂出任地方刺史。
朝廷这边他可以压制所有不服,但是地方刺史那里必须得有一个他信得过的人,他信得过裴茂“臣愿意去益州担任刺史。”裴茂立即说道。
益州刺史比起荆州刺史无疑要差上许多,不说荆州刺史治下有南阳之地,光是益州那些南蛮就够让人头疼,多次叛乱,去年才刚叛乱过一次,而且由於益州较为封闭,那里的豪族也不是什么简单角色。
“嗯,下次朝会之上再確定这件事,益州那边”刘辩开始跟裴茂討论起益州的事情,让裴茂对接下来要做什么有个心理准备,贯彻好天子对益州的规划,確保益州对天子的忠诚,保证益州赋税的上缴。
裴茂告退,刘辩也开始处理奏疏,今天的大雪对大家的出行显然有一定的阻挠,但是要詔见的人还是一个接一个准时到达。
司空丁宫、太僕黄琬、大司农周忠、司隶校尉贾翊等人出现在嘉德殿中,刘辩让人给这些大臣上热茶,驱散身上的寒气,隨后开始討论正事。
“今年国库还算盈余—”刘辩表示今年国库的收入已经达到一百多亿,一方面要开始准备这些钱粮的用度,另一方面要开始考虑明年的税收。
这个会议在八月份的时候就詔开过,八月份基本也是大汉一个財年的开始与结束,但是当时国库里並没有多少钱,当时划分出来的销显然已经不再合適,现在刘辩找这些人过来就是为了重新划分財政使用情况。
“朕打算等一月份再度下詔免除田赋”至於其他的减免措施刘辩並没有考虑过,他也清楚现在的吏治情况,分门別类的减税那就是在胡扯,要免税那就全部免除,不给所有人一点机会。
比起刘辩刚登基时,大家的反对意见並没有那么大,毕竟今年年初朝廷是真的没钱,减税確实会出现国用严重不足的情况,今年国库有了钱粮,还有四十亿钱的收入还没到帐,眼下减税也是理所应当。
见眾人同意此事,刘辩也就让人记了下来。
“朝会之上由大司农提出此事。”刘辩隨后安排好发言的人,这件事还需要到朝会之上討论,
即便是走个过场,还是得经过全体朝臣的同意。
“臣遵旨。”周忠站起来应下。
周忠也趁势说起了自己对於財政的安排,虽然国库里钱粮充足,但是周忠也没有大手大脚的,將各方面的销定在了五十亿钱上下。
过去朝廷长时间处於这个收入,周忠的財政安排基本也是惯例,他也知道这里面的钱有一部分是横財,是不可持续的,完了那就真的没了。
他也得为未来考虑,现在大手大脚的完,將来想要取消这些钱地方的时候可就没有那么容易,而且之后国库还需要供养西园大军,这笔钱也得留下余量。
“朝廷这边也得减少一部分人员,过去五千多万的人口有这么多官吏,现在统计在册的人口不过三千多万”刘辩开始省钱,朝廷官吏的俸禄不能减,那就减少领取俸禄的人群。
刘辩也没直接裁撤部门,只是表示要收紧口子,让一部分达到致仕年龄的官吏准备退休,减少招募的官吏数量,各州郡举孝廉的数目也得减少。
“陛下,司隶校尉署的官吏严重超標—”刘辩不说这个还说,一说这个周忠立即表示司隶校尉署吃编制的人太多了,之前以征缴算税的名义给贾翊增加人手他没意见,但是现在算税都收完了,贾谢手底下的人是不是也该裁撤一部分。另外陛下都已经不是太子了,永安宫那边的人手要么併入外朝各部门,要么裁撤,不能继续保留永安宫那边的编制。
说的很好,下次不要再说了!
刘辩有些无奈,他都不清楚周忠是不是在反对自己,他刚提出减少官吏,周忠就在他的核心利益上重拳出击,他暂时没有调整贾翊职务的想法,给贾翊扩权又是他的意愿,增加人手就是扩权的最佳办法。
“司隶校尉署和永安宫这边我待会儿还有安排,暂时先不討论,等討论过后再决定裁撤人手的问题。”刘辩不能前脚说完后脚就自己打自己脸,只能是表示这件事放到待会儿再说。
“那臣就洗耳恭听。”周忠表示自己记著呢,待会儿还会另提此事,陛下不要想用拖时间的办法。
“司农卿坐下吧。”刘辩表示周忠你可別说话了。
大家纷纷在看好戏,谁也不想裁撤下面的人手,一个部门人数的多寡基本上就与权力掛鉤,毕竟人多也就意味著要管的事情多。
周忠已经提出了这个问题,贾翊不裁人,那大家可就有理由不裁撤自己的人,陛下问起来就是部门里的事情太多,裁撤人手必然会导致部门运行不畅。
不过面对天子的询问,大家还是表示可以裁撤人手,人口少了,官吏少一部分也是应该的。
又商量了一些財政问题,大家也都没什么意见,这基本上就是过去的惯例,都这样运行几十年了,没有改变的必要。
“今岁雨水过多”刘辩又说起了雨水的事情,表示朝廷不能无动於衷,雨水过后难免还会有別的灾情,正好国库还有钱粮,他打算重新整修司隶七部的漕运与灌溉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