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死諫(1/2)

第217章 死諫

陈国叛乱的消息瞬息之间传遍了京城,无数的高门大户再度掀起波澜,朝廷这几年叛乱的太过频繁,大家都觉得大汉已经开始滑向不可预知的深渊。

天子昏庸无道,地方叛乱频起,即便汉军依旧能打,即便天子已经派出平叛大军,但是天子手里的钱財又能支撑几时?

更別说大家都相信讳学说,这雨可一直没有停,大家也觉得是不是上天在警示?

更多的消息不断从豫州传来,刘宠自称辅汉大將军,以世祖子孙的名义討伐如今的无道天子,

当今天子与先帝的十七大罪也流传起来,真正的反攻倒算时刻出现了!

朝会之上,这段时间批判三君的气氛夏然而止,不断有人陈奏要为三君翻案,让天子重新审理三君的案件,还陈蕃等人一个清白。

他们的理由也很简单,陈国已经打出了为三君討还公道的旗帜,朝廷这么做也是为了爭取土人的支持,朝廷如果不这么做,就会失去人心刘辩沉默的看著这些人的表演,为了爭取士人的支持?

他的確需要士人的支持,但是不是以这样的方式换取土人的支持,他手里的筹码已经不多了,

没有了筹码他也就没有了迴转的余地,即便大军在手他又能做得了什么?

刘辩有些怀念刘宏还在的时候,那个时候他可以不听这些话语,他可以亲自领兵去平叛,他可以用军功让这些人闭上嘴巴,他可以让大汉的不安分分子战战兢兢而现在,他就只能坐在御榻之上,眼睁睁看著这些人跟他废话连片。

这一刻,刘辩突然有一点理解他的父皇!

“臣有奏。”河南尹陈琳站了出来。

得到刘辩的准许,陈琳也开始畅所欲言,直接对这些人提出了疑问:“刘宠是不是叛贼?”

“如果是叛贼,那你们为何要相信叛贼的话语?为叛贼摇旗吶喊?你们是不是想把罪名扣在陛下头上?”

“你们这么做是想做什么?你们是不是已经投靠了叛贼?

面对陈琳发出的一连串质问,不少人顿时脸色白了几分,但还是有人坚持自己的观点,三君是无辜的—

陈琳站出来也就吹响了战斗的號角,两千石们接连投入战场,坚定的站在己方的立场,互相攻计,將对方的发言驳斥到不值一提。

两千石亦有差距,九卿还没有人亲自下场,到了九卿这个级別一旦下场那就是真的在添乱了,

这个时候最重要的是平定叛乱,不是在这里想著分裂人心。

贾翊安安稳稳的坐在自己的位置上,並没有掺和到这场爭斗之中,只要不攻计到陛下身上,贾谢也不会亲自下场。

贾翊很清楚的意识到只要能够顺利平叛,那这些议论也就不攻自破,现在就是浪费时间,他要做的就是保障好大军军需补给,让大军能够没有后顾之忧地投入战斗。

刘辩的工作还是有些成效的,整体上还是反对为陈蕃、竇武等人翻案的声音大一点,之前郑玄等人给陈蕃等人定罪提供了理论指导,有了理论指导战斗力自然更加强大一点。

这些人没有翻天,刘辩也就只能百无聊赖地看著这些人的表演,毕竟连群臣这一关都过不去,

他也懒得跟这些人废话。

朝会无疾而终,刘辩也就將这件事翻篇,但是一件事让他有些措手不及,甚至勃然大怒,

“老匹夫!老匹夫!”刘辩克制不住心中的愤怒,嘴里骂骂咧咧道,周围的侍者呆若木鸡,不敢动弹一下,深怕引来天子的怒火。

史官还在认真的完成自己的职责,將刘辩的话语全部记录了下来,不过刘辩並不担心这里面的內容会流传到外界或者后世,不会对他的光辉形象有什么影响。

因为起居注並不会直接放到外朝,皇帝的起居注是由太后或者皇后负责,里面有影响天子形象的內容都会被刪除才会放到外朝以供修史。

如今只能是由何皇后负责此事,刘辩和刘宏见了什么人、做了什么事、说了什么话何皇后都一清二楚,这也是大汉太后能够临朝摄政却没有不適应的重要原因,纯粹拿数据餵出来的政治能力。

天子也支持史家秉笔直书,不会因为人家记了什么东西就上去砍人家的头,那也太不要脸,汉家天子还是要脸的。

但是史官只管记录,剩下的编写史书又不由史官负责,刪改一些內容也是合情合理。

至於刘辩为何不顾体面破口大骂?

申屠蟠给他来了一手死諫!

死在了南宫正门之前!

那么多人看著申屠蟠一头撞死在朱雀门之前,刘辩即便想要捂嘴也做不到,那么多人都看到了!

申屠蟠並不是什么朝廷重臣,仅仅是一个负责教授经典的博土,朝廷这段时间的徵召的博土並不少,死一个博士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更何况申屠蟠都快七十了,死了也很正常,根本不会影响朝廷的任何事情。

但是申屠蟠是死諫!

念完对天子的劝諫之后,就一头撞死在朱雀门之前,用自己所剩无几的生命把刘辩彻底拉下水,刘辩如果处理不好这桩事情,那就坐实了昏君的名號。

昏不昏君刘辩倒不在意,朝廷变成这个鬼样子,叫他一声昏君也没什么。就像民间童谣那样,

未央宫里有昏君,刘辩笑一笑也就过去了。

问题是不能是被这样扣上昏君的帽子啊!

这太失人心了!

任谁看到这样一幕,都会心有悲戚,申屠蟠已经用生命证明了自己对大汉的忠诚,大眾已经无法对他进行审判,他已经给了歷史一个交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