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废史立牧(2/2)
“臣以为汝南太守並无过错,此时正值叛乱,不宜更换郡守。”周慎並没有按照刘辩的想法走,表示汝南太守乾的好好的,换人干嘛?
“既无安民之举,又无平叛之能,若是让其一直担任汝南郡守,恐怕汝南地区难以平定,糜烂一方届时更加难以处理。”太尉卢植表示,汝南太守必须换。
周慎不说话了,太尉亲自批人,又不沾亲带故,他也不可能继续保人。
“不知太尉以为何人能担当的起豫州刺史的重任?”刘辩见卢植已经摆平周慎,也就直接说道。
“臣举荐太中大夫刘表出任豫州刺史。”此话一出,本来想反对的臣子们也没有反对的心思,
毕竟刘表的名声和身份都摆在那里。
而且这个时候换一个宗室担任刺史,没有太子的授意大家也不相信,你看看太子之前委任的刺史不是宗室就是太子的亲信,刘表的宗室身份摆在那里,谁也绕不开。
而且刘表也不止是单纯的宗室,人家可是正儿八经的士人,根正苗红的党人,被朝廷命令逮捕的那种,朝中又有几人的名声能超过刘表?
“哦?太中大夫?”刘辩重复了一句。
“正是。”卢植开始讲起刘表的优点,反正就是各种好话,表示刘表绝对能担当起这个责任。
“既如此,那就让太中大夫出任豫州刺史,太中大夫可有意见?”刘辩也没有再询问他人的意见,直接肯定了这个任命,隨后问向刘表。
“臣定不负朝廷重任。”刘表起身手持板行礼说道。
“太中大夫此去任务艰巨”刘辩嘱咐了刘表几句,表示刘表好好干,朝廷肯定不会亏待你的。
“臣多谢殿下。”刘表行礼,隨后坐回席位。
卢植隨后再次起身推荐汝南郡守,刘辩没有同意,司空丁宫举荐的人选也被否决。
“臣有奏。”贾翊站了起来。
虽然前两天的监斩出了一点小问题,但是那不是贾谢导致的,谁也没有想到袁绍会在行刑前来这么一手。
最重要的是,贾翊真的下令弄死了袁氏逆党,弄死了那几个声望极高的士人,一时之间,贾翊的名声也在朝著大汉境內扩散。
看到贾谢站了起来,群臣倒也没有什么异的感觉,毕竟司隶校尉也是有举荐两千石的权力,
不光是监察,还有举荐。
“准奏。”刘辩清声说道,
“臣举荐步兵校尉担任汝南郡守。”贾翊行礼说道。
群臣一下子听懂了,贾翊要推荐的人就是殿下要用的人,之前射声校尉出任青州刺史,是领著军队过去的,现在让步兵校尉出任汝南郡守肯定是要平叛,也肯定要带著军队过去。
就是不知道殿下会派多少人过去?
“太中大夫可有意见?”刘辩直接问向刘表,问问他这个豫州刺史怎么看待新任汝南太守。
“臣以为汝南叛乱正盛,此时以一知兵之人担任汝南郡守,定可解此困境。”刘表起身表示同意。
“太尉以为如何?”刘辩再度问向卢植。
卢植自然也是同意的,殿下已经同意了他举荐的刘表,他若是不同意殿下要派出去的高顺,那多多少少有些说不过去。
“既如此,由步兵校尉兼任汝南郡守,负责平叛事宜。”刘辩直接確认了最后结果。
高顺起身行礼,表示会儘快將叛乱平息,刘辩勉励几句,隨后又让高顺坐下。
“臣有奏。”太常刘焉站了出来。
“太常卿请讲。”刘辩不知道刘焉凑什么热闹,难道他对高顺的任命有意见?
“臣奏日:
朝纲混乱、王室衰微,刺史、太守行贿买官,盘剥百姓,招致眾叛亲离,地方叛乱频发,朝中屡次派兵平叛,费颇大,时效不足。可选清名重臣以为牧伯,藉以镇守安定天下。”刘焉行礼说道。
刘辩的脸色僵了一下,不是,刘焉想做什么?
想当他的益州牧吗?
如果说刘焉话语没有合理性那也不可能,这条奏对还是有几分道理的,毕竟地方確实叛乱四起,等朝廷接到消息再派兵平叛,这其中也会耽误很多时间,尤其是现在的叛乱多是连接州郡,光靠地方郡守也无法单独平定,而刺史手里又没有多少兵权,如果有一个州牧情况確实好很多。
刘辩之后也打算设立州牧,但是不是这个时候,现在这个时候把权力交出去那就是纯纯的傻蛋,想要收回来也基本不大可能。
而且最重要的军权不可能交给州牧,一个人掌握地方军政,不服中央管控那是必然发生的事情,前汉时期的七王之乱不就是如此?
诸侯王掌握关东之地的財、军、政,中央亦有削藩之举人家直接造反,现在將州牧分出去,那就是人为造就七王之乱。
他不知道刘宏前世是出於什么原因答应的废史立牧,但是在他手下,这件事绝不可能通过。
刺史必须得存在,这是中央派出去监察地方的有力拳头,即便现在这些人可能不太適合刺史这个职位,但是刺史职位的性质就摆在那里,要是没了刺史,中央对地方那就是两眼摸黑,地方想匯报什么情况就匯报什么情况。
“牧伯?”刘辩略显疑惑。
“正是,由牧伯负责平叛事宜,可以將叛乱及时剿灭,届时朝廷也不用再行委派兵將,也能將叛乱对地方的影响缩减。”刘焉行礼说道。
“河南尹以为如何?”刘辩看向河南尹陈琳。
“臣以为此法不妥。”陈琳起身说道。
“何出此言?”刘辩笑著问道,
陈琳顿时心中大定,殿下的笑声已经说明了殿下同意他的看法,那他要做的就是將太常卿的发言批驳回去。
“地方叛乱,皆因任命失序,朝廷委任刺史本就是监察之举,监察不利是刺史的罪责,朝廷换人即可,如太中大夫一事,若是刺史不能处理好境內事宜,朝廷自会委任其他人担任豫州刺史”陈琳滔滔不绝地说了起来。
等到陈琳讲完,刘辩表示这就可以,隨后看向刘焉。
“太常卿可有其他意见?”刘辩表示自己十分开明,如果刘焉还有理由,他也是可以听一下的。
刘焉见殿下这么说,也知道了刘辩的態度,殿下不同意这个方案。
“交州、扬州偏远,如果这二州发生叛乱,朝廷接到消息再行派出兵力,恐怕为时已晚。”刘焉还是说道。
情况也確实向他说的那样,这两州朝廷这边真顾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