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刘表(2/2)
在关羽的奏疏里,汝南太守完全不配合他的平叛,在汝南太守的奏疏里,关羽军纪涣散、欺压地方。
刘辩用屁股想都知道关羽得罪人了!
关羽能让手下军纪涣散这种事听著就不可能,更別说关羽还是领著他的兵,他带兵並没有什么天赋,只有强调军纪这一条,如果关羽连这一条都做不到,那他也不可能让关羽成为司马。
而汝南那片地方世家大族是成堆聚集,以关羽的性格必然会跟这些世家大族发生衝突,而关羽的职位只是一个泥腿子司马,在那些世家大族眼里屁都不是,双方爆发衝突也是在所难免。
更別说汝南那片地方之前最大的家族可是袁氏,深耕汝南多年,即便袁氏已经倒台,但是虎倒余威在,汝南那片地方恐怕也不是那么安分。
而且汝南黄幣爆发的时间点可就是七月份,袁氏谋反案爆发出来不久!
“哼。”刘辩將几分奏疏放下,隨后让人去叫卢植过来。
“殿下。”卢植行礼。
“太傅坐吧。”刘辩抬手示意卢植坐下,隨后让人將几份奏疏递给卢植。
卢植接过奏疏看了起来,看完之后卢植也明白了刘辩叫他过来的原因。
卢植也稍微皱起眉头,袁氏在汝南那片地方的影响力一时半会儿还不会消散,他这边也没有什么办法去解决这种情况,他能想到的办法无非就是向汝南地区增兵,正好朝廷国库最近也宽鬆一点,还是能拿出钱粮支持军队平叛。
平叛必须得儘快完成,不能放任黄幣流窜,不然不光是汝南糜烂,其余郡国也会遭遇劫掠。
“殿下的意思是?”卢植询问起刘辩的意见。
“换人,豫州刺史、汝南太守全部换人,既然他们做不了事,那就换一个能做事的人。”刘辩直接说道汝南太守已经不值得信任,现在是什么时候?
汝南还有叛乱发生,这个时候给刘辩上眼药,刘辩绝对不可以忍受!
战事本就是卢植这个太尉应该管的事情,他需要借卢植的口挑出这件事,让他完成罢免、换人的操作。
“不知殿下要以何人去替换此二人?”卢植沉默几息,拱手问道。
“太傅可有推荐人选?”刘辩反而问起了卢植的意见。
“臣举荐太中大夫刘表。”卢植思虑片刻,给出了他的答案。
“刘表?”刘辩稍稍皱起眉头。
刘表的优势是他的名望高,刘表可是被党过的角色,被朝廷命令党的角色在士人中的影响力都是相当高的。
但是也正是因为党,这也就意味著刘表与那些士人走的太近了,不过也属正常,这位汉室宗亲乃是前汉鲁恭王之后,与现在的皇室血脉已经隔了太多代。
党解除之后,刘表被喜爱名士的大將军何进辟召为大將军府橡属,隨后再次入朝担任北军中候,之后屡次升迁,担任了北军校尉,在刘辩彻底掌控北军之后被罢免,一直在朝中担任太中大夫。
“我知道了。”刘辩没有答应,也没有拒绝,
他暂时还不能决定要不要让刘表出任豫州刺史,这位宗室的能力还是有的,单骑入荆州已经无需多言。
但是这个时候他要的不是能力,而是忠诚!
他需要刘表表现出来为他所用的想法才能放心让这位宗亲外放,虽然是宗室,但是谁敢保证宗室没有別的想法?
卢植告辞离开,刘辩对著侍从说道:“去传步兵校尉、太中大夫前来。”
豫州刺史他询问了卢植的意见,但是汝南太守他已经有了人选,步兵校尉高顺就是他要派出去平叛的汝南太守。
他並没有將高顺外放的想法,等到叛乱平定就会再次入朝,汝南地方需要一名杀伐果断的人去压制一下,关羽別部司马的身份还压不住,他也不可能直接提拔关羽,那就只能是派出一名朝廷重臣出任汝南太守。
步兵校尉的级別已经足够,高顺也需要独自领兵去歷练一下带兵能力。
太中大夫的办公地点就是尚书台旁边,太中大夫右属光禄勛,而光禄勛的工作內容跟皇帝紧密相关,自然是要將其的公署放在台阁区。
凡是大夫所属都没有属吏,自然也不用多大的办公地点。
“臣刘表拜见殿下。”刘表行礼。
“免礼。”刘辩隨后让刘表坐下。
“大夫心中可有怨言?”刘辩没头没脑的问道。
刘表迟疑一下,大脑开始飞速运转,想要知道太子为什么这么说?
他能有什么怨言?
还是说他做了什么事情让太子不满意了?
不至於吧!
“臣不知殿下所言何意。”刘表拱手说道。
“之前太中大夫上疏言青州、冀州、徐州刺史刑罚过甚,孤不知道太中大夫可能为孤解惑?”刘辩平静地问道。
刘表有点委屈,他一个太中大夫在朝会上发表发表意见实属正常,他的议论也没有什么大胆的地方,最多就是喷了一下刘备几人擅杀名士的操作,觉得几人刑罚太甚。
朝中那么多御史都发表了意见,怎么殿下就专门针对他一个人?
就因为他宗室的身份?
“被杀之人並无罪过,何以杀之?”刘表的倔脾气也上来了,他就是觉得这样做的不对,大不了就是被太子罢免,他有什么好怕的?
“阻挠賑灾不是罪过?孤想知道若是太中大夫处理此事,是打算用什么办法拿出粮食分发给灾民?还是说太中大夫觉得賑灾一事可以暂缓,等那些灾民开始叛乱再行镇压之事?”刘辩说完看向刘表。
“好言相劝,这些人深明大义,自然是愿意放粮的。”刘表拱手说道。
“提醒太中大夫一下,三州刺史是借粮、是买粮,朝廷並没有白拿他们的粮食,但是即便这样,这些人也是不愿意的。”刘辩敲了敲木案,表示刘表的想法就是狗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