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声名浅薄(2/2)

“协儿—”董太后的话语留在嘴里,看著刘宏的身影逐渐消失。

回到却非殿的刘宏思虑许久,还是决定跟刘辩商议一下这件事,驃骑將军不是什么閒散官职,他也得跟刘辩统一一下意见。

“父皇。”刘辩接到传令,脚步匆匆的了进来,他也有事要与刘宏商议,没想到刘宏会率先叫他过来。

刘宏也没有废话,直接说出了董太后的要求,將问题拋给了刘辩,让刘辩选择是要钱还是要官职。

“太后除此之外可还有其他要求?”听完刘宏的讲述,刘辩直接问道。

他並不在乎董重担任驃骑將军带来的变化,他更关心的是那三亿钱,三公之首的太尉也不过卖了一亿钱,现在拿出一个驃骑將军就能卖三亿钱,刘辩对此表示乐见其成,甚至还有把驃骑將军分个前后左右的想法,到时候就能卖四份了!

卖官鬻爵虽然说出去不好听,但是来钱是真的快啊!

可惜这条路已经被刘宏走了,他以后没办法走这条路。

听到这话,刘宏也明白了刘辩的意思,隨即直接略过这个话题,开始询问起刘辩准备如何处理賑灾事宜。

“皇甫嵩出任冀州刺史,刘备出任青州刺史?”听完刘辩的匯报,刘宏思考一下也就直接同意。

“儿臣还想向父皇要一个人处理此次灾情。”刘辩接著说道。

“谁?”刘宏有些好奇。

“儿臣想让盖勛出任徐州刺史。”盖勛毕竟是刘宏身边的禁军统领,他现在也不好直接调动,必须得徵得刘宏的同意才能让盖勛外派。

“盖卿吗?”刘宏犹豫了一下,盖勛他用的挺顺手的。

“也好。”刘宏还是同意了刘辩的想法,直接放人。

“多谢父皇。”刘辩拱手说道。

与刘宏商议完賑灾事宜,刘辩再度返回尚书台,继续就賑灾事宜召见臣子。

“臣孔融拜见殿下。”孔融行礼。

“免礼。”刘辩抬手示意孔融起身。

“谢殿下。”孔融说罢,直接站直身体。

孔融是孔子后裔,不过这个时候的孔家也就那样,孔融父亲也不过是一个泰山都尉。

孔融以才学闻名於大汉,王允为豫州刺史时,曾徵辟孔融为从事,不过孔融並未就此出仕,受到司徒杨赐的徵召,成为司徒掾属。

光和七年,河南尹何进即將升任大將军,杨赐派孔融拿著名刺去祝贺何进,因门人未及时通报,孔融就把名片夺回,引罪自责而去。

河南尹官属认为丟了面子,想要派剑客追杀孔融,有宾客对何进说:“孔文举有盛名,將军如果与他结怨,四方之士就会相隨而去了。不如以礼对待他,使天下人都知道將军的胸怀广大。”

何进同意,於是徵辟孔融为大將军掾属,又举其为高第,迁任侍御史。

“孔御史也知道青州遭遇水患的事情了吧?”刘辩让孔融坐下,隨后直接问道。

“臣略有耳闻。”孔融拱手说道。

“青州的灾情最为严重,朝廷已经准备賑灾,派出射声校尉去往青州担任青州刺史,负责賑灾事宜。只是射声校尉乃是幽州人,对青州也没有多少了解,现在事態又十分紧急,没时间让射声校尉熟悉本地情况,孤也就想著派一个青州本地人作为射声校尉的副手一同处理此事,也就直接想到了孔御史。”刘辩说出了他叫孔融过来的用意。

孔融有些不適应的看著刘辩,朝廷这一次的动作居然这么快?

他还以为又要在朝会之上吵个不停,才能决定要不要賑灾,结果现在就已经准备派人过去,朝廷什么时候有这种行政效率了?

啊,是殿下直接处理此事,不用经过朝会商议,那没事了!

“殿下仁善,臣替家乡父老百姓多谢殿下。”孔融真心实意的说道。

“孤身为太子,大汉子民遭了灾,孤岂能置之不理?”刘辩不置可否,他也不图有人感谢自己,他图的就是受灾百姓別造反。

只要不造反,那一切就还有的商量,他也不会被逼到墙角。

“朝廷虽然准备了钱粮,但是想要运到青州还需要一段时间,孤也想著先让射声校尉从本地大户那里借粮,先行让百姓能够有口吃的,等朝廷的賑灾粮到了之后再还给本地大户。”

“射声校尉在青州名声不显,若是直接去借粮可能会有人心有疑虑,而孔御史是青州本地人,在青州的名声也是有口皆碑,若是能够让孔御史在旁担保,那定然能够事半功倍。”刘辩接著说道。

名声大也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周围的人愿意相信你的话语。

“臣自是可以,只是臣声名浅薄,难以保证有人会相信臣的担保。”孔融对此並不惊讶,但是还是提出了自己的忧虑。

这个时候肯定有人会不借粮食,毕竟现在有了粮食那就可以掌握许多人的命运,他孔文举的名声再大,也不可能让那些人放弃那么庞大的利益。

“有孔御史这句话孤就放心了。”刘辩又抬了一手孔融,表示有你亲自出面定然会有人给面子。

如果真有人不给面子,那他派给刘备的军队也不是吃素的!

“此次射声校尉领三千將士前往青州,孔御史暂且领一个司马隨军行动,等賑灾结束,再行定夺。”刘辩也没有小气,直接给出千石的司马,好让孔融能够尽心做事。

“臣—多谢殿下。”孔融没想到刘辩这么大方,还没开始论功行赏就能直接出任司马。

“孤听说过去大將军府上有一人名叫郑泰,名气颇高,孔御史可知此人?”刘辩接著漫不经心的问道。